(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本报讯(记者 孙乐琪)昨天,本市全面启用电子预防接种证。这意味着,更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从“儿童专属”,推广至“全民共享”。
市疾控中心介绍,电子预防接种证是传统纸质预防接种证的数字化形式,旨在通过数字化平台为市民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预防接种服务。2024年6月,本市面向部分区15岁以下儿童试点开通了电子预防接种证申领服务,累计申领人数已超过17万人。
此次电子预防接种证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用。凡在本市任意预防接种门诊,包括免疫规划接种门诊、产科接种单位、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门诊、成人接种门诊等处,接种过疫苗的市民,无论年龄大小,均可通过“京通”平台申领电子预防接种证。
市民使用电子预防接种证,可以享受一系列便捷的接种服务。比如,本人或子女的疫苗接种历史、剂次、时间等信息一目了然,记录可以随时导出下载,方便查看;出示电子码即可完成身份核验、取号、登记,无需反复填写信息;便捷查询本市接种单位地址、服务时间、联系电话及疫苗种类等信息。孩子入托入学前,家长可自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系统自动提示漏种疫苗,提醒及时补种。市民还可以将电子预防接种证授权给最多3名亲属,方便亲属带儿童或老人完成接种。
市疾控中心提醒,现阶段,北京市电子预防接种证仅限在本市范围内使用。如需在外省市进行疫苗接种,需申领当地的电子预防接种证。之前有过外省市疫苗接种历史的儿童,在本市首次接种时,家长需携带纸质预防接种证进行现场核验。
此外,纸质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重要的原始记录和凭证。儿童申领电子预防接种证后,纸质预防接种证仍需由受种者或其监护人长期妥善保管。
上一篇:机器人辅助精准“换膝”
下一篇:智通港股股东权益披露|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