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新闻网)
转自:安徽新闻网
“以前办证要跑好几个部门,等上半个月都是常事。现在提交材料,隔天就能拿到证书。”8月18日,安徽新隆航运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李佳伟向记者展示自己领取的“隆运988”船舶六本证书。
传统模式下,船舶开航需办理多项业务,重复提交58份材料,甚至要几个单位来回跑。“船东很多是借钱买船,开航晚一天对他们来说都是损失,所以我们一定要简化办事流程。”长江(芜湖)航运要素大市场政务服务大厅港航窗口负责人齐涛说。
聚焦解决航运政务事项程序繁、周期长等问题,芜湖市数据资源管理局、交通运输局在长江流域打造了首个“全航运要素、全生命周期”集政务服务和产业汇聚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实现芜湖海事局、省属皖江船检局、市属港航(地方海事)管理服务中心等入驻合署办公,整合部、省、市1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同时引入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相关事项,实现航运企业、个人全生命周期的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业务协同和集中服务。
2023年9月,芜湖市推出“开航一件事”特色服务,创新“前台受理、中台专业支撑、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一站式”综合服务模式,确保航运企业“最多跑一次”。
走进长江(芜湖)航运要素大市场政务服务大厅,15个无差别综合办事窗口彻底改变了以往“多头跑”的困境。并联审批后,企业申请材料从58份减至22份,相比过去减少62%,办结时间压缩69%。
“我们不断为材料做‘减法’,为服务做‘加法’。”芜湖市港航(地方海事)管理服务中心副主任黄曙超介绍,“边行边优”的准则,让便民服务引擎在动态升级中越转越稳。
截至目前,长江航运政务大厅共接收各类咨询64214次,受理办结58461件,自助办理事项4000余件,船舶交易总量439艘,交易总金额10.62亿元。
如今,“开航一件事”让企业收获的不单单是效率的提升,更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助力——单船成本节省近万元,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项改革正在为长江黄金水道注入新动能,以政务服务的“加速度”助力航运经济的“高质量”。
(本报记者 阮孟玥 实习生 杜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