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中国行⑰丨四万钱买沧浪月,“四重境界”养士魂
创始人
2025-08-19 07:37:40
0

05:26

(此文刊载于8月19日《湖南日报》03版。)

一树一树的花开,酿就江南四月的春色。《楹联中国行》栏目组记者走进江苏省苏州市沧浪亭,去感受春天,也探访一副悬挂其上、流传久远的名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这副看似平淡的楹联,为何能在诸多名联中脱颖而出,成为沧浪亭的主联?随着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马亚中对此联“四重境界”的深入解读,答案逐渐明晰。

白描写景,勾勒江南风光

“沧浪亭联由清代学者、有‘楹联学开山之祖’之称的梁章钜集句而成。”马亚中介绍,集句好比拼七巧板,看似游戏笔墨,实则颇有难度,创作者需要掌握足够的诗文“大数据”,才能在需要时信手拈来。

其上联出自欧阳修《沧浪亭》诗:“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据记载,北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苏舜钦被削职为民,翌年流寓吴中,见孙氏有弃地,“纵广合五六十寻,三向皆水也,旁无民居”。他爱其幽静,遂以四万钱买入,在北面靠水筑亭,命名“沧浪亭”,自号“沧浪翁”,并作《沧浪亭记》,讲述筑亭的过程和心境。好友欧阳修在苏舜钦的邀请下,寄回一首《沧浪亭》诗,凭借想象描绘沧浪亭的清幽景致。

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沧浪亭。

下联出自苏舜钦一首七言律诗《过苏州》的颔联:“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意为:绿杨依依白鹭点点,全都怡乐欢欣,近处的水远处的山,处处隐含深情。马亚中认为,结合苏舜钦经历与诗中“万物盛衰天意在,一身羁苦俗人轻”之句,推测是其晚年所作。

“这副联从表面上看,文从字顺,易于理解。”马亚中说,上下联平仄相对、句式一致,对仗工整;分别出自欧阳修与苏舜钦这对挚友的诗句,两人又都与沧浪亭这一载体有所关联,富含巧思。

沧浪亭全景。

此联用白描手法,勾勒了一幅江南风景图。“清风明月”,是以沧浪亭等为代表的江南风光写照:婉约清淡、不染铅华。“近水远山”,描绘了沧浪亭的地理环境特征:周边环水,西南部当时可望见天平山和灵岩山。“本无价”和“皆有情”意为:美好的景色本是大自然的馈赠,却能映射人的情感。

跟随马亚中的讲述,我们进入此联的第一重境界:置身于沧浪亭的山水之间,与清风明月相伴,满眼舒畅,心旷神怡。

正如沈复《浮生六记》所载,其曾携妻挈妹于中秋夜在沧浪亭赏月,“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着烹茶以进。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被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

融情于景,唤起精神共鸣

第二重境界,在于体会景中蕴含的深情。马亚中继续解读,山水之乐,可寄情怀。苏舜钦政治上失意,郁郁寡欢来到苏州,心中难免怨怼。修筑沧浪亭后,“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以山水之乐忘却烦恼忧愁。如今,园中的碧水修竹、草木亭台,如同当年陪伴着苏舜钦一般,同样给予往来游人以心灵慰藉。

沧浪亭景区游人如织。

更深一层的情,是挚友情。欧阳修和苏舜钦一直多有诗文往来。得知苏舜钦被革职的遭遇后,欧阳修作《沧浪亭》诗以应和,虽未亲至,却以文字寄托了对挚友的慰藉。他在诗中调侃苏舜钦四万钱买地之事,后句又写道“又疑此境天乞与,壮士憔悴天应怜”,意为“我又觉得这山水佳境是老天爷特别赐予,壮士失意老天理当爱怜”,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及苏舜钦卒,欧阳修撰写《祭苏子美文》,修辑其遗稿传世,成就“死生见交情”的士林典范。

马亚中(右)为记者解联。

两人为何如此惺惺相惜?马亚中带着我们深入探寻,进入第三重境界:回到北宋“庆历新政”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感受政治改革的潮起潮落和知识分子的命运浮沉。

北宋仁宗时期,朝廷内部冗官、冗兵、冗费问题严重,积弊日深;外部辽、西夏不断挑起战事,宋军屡战屡败。面对内忧外患,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范仲淹等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推动“庆历新政”改革。

苏舜钦政治上倾向于范仲淹、杜衍(苏舜钦的岳父)等主新政的改革派,后因“进奏院案”遭保守派官员王拱辰弹劾,被削职为民。直到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才被起复为湖州长史,然未及赴任即病故。

欧阳修与苏舜钦同为“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同遭“庆历新政”失败的牵连。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因莫须有的“张氏案”被贬至安徽滁州。他推行宽简政治,发展生产,并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自号“醉翁”。

“沧浪翁”与“醉翁”,一同支持改革,同受牵连被贬。《沧浪亭记》与《醉翁亭记》,一写“形骸既适则神不烦”,一记“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彰显宠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开创士大夫精神自救范式。友人“相逢”沧浪亭,奏响精神共鸣曲,岂不快哉!

哲思论道,参悟人生智慧

访古探幽后,再看亭柱上的14字对联,已然升华至第四重境界,即参悟在逆境中修行、化坎坷为坦途的人生智慧。

马亚中说,从沧浪亭取名、修筑的过程,再到苏舜钦、欧阳修的人生际遇,可以进一步体会到很多人生哲理。

沧浪亭景区内的五百名贤祠。 苏州市留园管理处供图

屈原在《楚辞·渔父》中写道:“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表达了顺应时势、灵活处世的哲理,即根据环境条件调整自身行为,水清时洗净帽缨,水浊时则洗脚,比喻不同境遇下的处世之道。苏舜钦取其中“沧浪”二字为园林命名,即有此意。

从亭中经小径出,穿越回廊,即入明道堂。明道堂旧时为会文讲学之所,清朝时又曾作为官府举行正式活动的场所,堂名取自《沧浪亭记》:“观听无邪则道以明。”

“苏舜钦、欧阳修所明之道,是时刻检视自我、战胜自我、摆脱烦恼之道。”马亚中解释,《沧浪亭记》中,苏舜钦经历了从“形骸既适则神不烦”的表层愉悦,到“观听无邪则道以明”的理性自省,将个人际遇升华为普遍人生思考,展现出超越个体苦难的哲思高度。欧阳修则以“醉翁之意不在酒”之句,道出其双重寄托:既醉心自然之美,又沉醉于与民同乐之中,将政治失意的苦闷巧妙化解于山水之乐间。

沧浪亭俯瞰。

“可惜苏舜钦命途多舛,修筑沧浪亭后没几年就病逝了。”马亚中感叹,人生境遇此一时彼一时,只要坚持,就有可能迎来转机。后人观之,能够从中领悟穿越逆境之道。

从白描江南之景,到映射人生哲学,沧浪亭联常读常新。在马亚中看来,此联看似简单、小巧、平淡,不似长联气势宏伟,但其中潜藏的深度和广度毫不逊色,“读它如同嚼橄榄,品味愈久,愈觉得余味无穷。”

【记者手记】沧浪水清处 总映古今贤

刘笑雪

穿过重峦叠嶂的湖石假山,走过曲折婉转的回廊,我们走进位于沧浪亭西北角的独特文化景观——五百名贤祠。这里是见证人文苏州2500年历史的“光荣榜”,也是见贤思齐的打卡地。

堂内,墙壁间嵌有刻碑125方,列有594位名贤刻像和赞语。堂内正中悬挂有一方匾额“作之师”,意指堂内的五百余名贤可作儒家子弟的老师,是士人的表率。

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与沧浪亭联息息相关的两位贤者。苏舜钦状貌高古、神情端恪,像赞云:“倜傥高才,黜非其罪,沧浪一曲,风流长在。”舍家宅、建府学的苏州人范仲淹亦位列其中,像赞曰:“文正当国,先忧后乐,立庄润族,廉顽敦薄。”

千古风流事,群贤聚一堂。“让国退耕”的季札、“破楚兴吴”的伍子胥、“施于有政”的白居易、“锄莠安良”的海瑞……594位先贤刻像,如同一张张历史底片,在岁月的冲洗下,散发出穿越时空的光芒。

“沧浪之亭几兴废,沧浪之水今依然。”历经世事变迁,沧浪亭这座古朴幽静的“城市山林”依然风韵不减。五百余名贤以他们的德、言、行,为后世的文人学子留下了一份丰盈的文化遗产,也让这一池沧浪之水流淌不息,愈显清澈。

点评嘉宾:马亚中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韵文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传统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近代诗歌史》《暮鼓晨钟——近代文学通览》《陆游全集校注》《渭南文集校注》等。

中国楹联学会 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出品

总策划/夏似飞

统筹/文凤雏 赵雨杉

执行/陈永刚 朱玉文 王华玉 朱晓华

撰文/刘笑雪

视频出镜/刘笑雪

摄影摄像/李健

剪辑/戴钺

设计/陈青青

来源:华声在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北京:午后起部分地区有暴雨,局...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市气象台19日11时发布:资料图片今天中午至夜间阴转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暴雨,...
国寿安保前基金经理利用未公开信... 记者 陈姗 8月18日,天津证监局披露了一起“老鼠仓”案。一位名为李丹的基金经理在2022年3月22...
波音“放飞梦想”走进成都 (来源:中国航空报)  近日,“放飞梦想”波音航空科普教育项目(以下简称“放飞梦想”)第八届远程邀请...
原创 中... 当你深夜抱着发烧的孩子冲进急诊室时,是否想过急诊医生已经连续工作了 18 个小时?当你在手术同意书上...
【假如大象有朋友圈】终于出伏啦... 今天是8月19日也是正式出伏的日子这意味着难熬的三伏天结束了这个三伏天生活在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