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
创始人
2025-08-19 07:10:57
0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在福建考察时强调,要在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上久久为功。提升文化影响力,要求我们推动文化元素与产业发展融合,走出一条具有福建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推动文化基因向经济领域浸润赋能,需要以创新为驱动,深度激活文化要素,将文化资源、创意设计、美学价值等众多元素融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构建具有鲜明地域文化标识和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激活文化传承发展的内生动力。多元文化交融形成了独特灿烂的八闽文化。以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为契机,在尊重福建文化发展内在规律、坚守福建文化基因独特标识、拓展福建文化发展时代内涵的基础上,把文化资源转变为活跃的市场要素,将使文化传承更加熠熠生辉。正是在市场的牵引下,文化基因真正融入了产业血脉。

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变量。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将文化基因融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销售等全链条,将无形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有形市场竞争力。回望众多闽派品牌的成功之路,共同的经验之一在于将拼搏进取的闽商精神融入品牌叙事。近年来,福建众多企业将“福”文化、海洋文化、生态文化等系统融入制造业、服务业、现代农业的设计、营销、管理等环节,提升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构建起以文化为内核、以产业为载体的融合发展新生态,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提升福建文化影响的创新范式。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方式,也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的重要载体。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福建依托优势产业,让文化以更具亲和力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实现了更加具象性、更有体验感、更具市场化的传播,做好文化“出闽”“出海”的大文章,在产业发展中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八闽故事。

打造人民全面富裕的福建样本。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最终落脚点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旨在实现物质和精神生活统一的全面富裕。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本身可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还能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生动诠释共同富裕的文化维度,成为推动区域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

◆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在推动文化元素深度融入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正视面临的深层次挑战,才能确保其可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处理好产业本质与文化本真的关系。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并非没有前提,也不是每个产业都适宜走这条路,适宜融入文化元素的产业需根据自身特性把握产业化尺度,否则将使产业本身偏离发展轨道,丧失本质属性。产业发展易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虽能为文化发展注入资金活力,但若唯市场导向、过度商业化,会导致文化资源被粗放消耗、低俗利用,破坏文化根基与底蕴。只有找准平衡点,才能让产业与文化融合呈现螺旋上升、相得益彰的态势,产业因文化赋予的独特叙事和情感共勉而“增值”,文化通过产业载体找到创新表达和传承而“活化”。

如何防范好产业同质与特色缺失的风险。福建文化承载着八闽儿女的精神基因和价值追求,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要特别警惕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生搬硬套发展模式、一拥而上盲目跟风等突出问题。只有深挖当地独特的历史文脉与地理标识,以鲜明辨识度的文化IP融入产业形态,才能避免“你有我有全都有”的尴尬局面,使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保持应有的活力。

如何解决好科技赋能与文化内核的融合。科技是双刃剑,要避免其可能给文化内涵带来的消解与异化,警惕“技术空转”与“文化悬浮”。如何让科技为文化插上“翅膀”,深度理解文化内核,服务于文化价值的深刻阐释、创新表达与深度体验,才能形成深刻的文化共鸣。

如何凝聚好产业人才与文化人才的合力。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是跨界融合,需要既懂市场、技术、管理又懂文化、传播、设计的复合型人才。由于产业与文化领域存在知识壁垒、话语沟壑和思维差异,“懂文化的不懂产业,懂产业的不懂文化”的人才结构性矛盾亟需解决。如何打破人才壁垒,促进产业人才与文化人才的知识共享、理念共融、行动共进,才能形成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的合力。

◆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的路径

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是系统工程,应坚持走“以文塑产、以产彰文,精准施策、特色发展”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

精准分类,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立足长远,精准识别福建不同地域产业的特征,把握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的尺度,找准切入点和契合点,制定差异化措施,发展具有福建文化标识的产业体系。根据发展阶段与成熟度,可以将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分为优势产业成熟型、传统产业成长型、新兴产业培育型。优势产业成熟型重在文化深化,突出“强文塑牌”,发展重点在品质提升、体验升级、IP打造、产业链延伸。传统产业成长型重在文化赋能,突出“融文出新”,发展重点在深度挖掘并融入福建地域文化元素,加强品牌文化塑造、设计理念创新以及营销故事讲述。新兴产业培育型重在文化孵化,突出“以文育新”,发展重点在依托丰富文化资源库,充分利用政策扶持、人才引进等,孵化原创IP与新型业态。

科学分层,构建协同化发展梯队。坚持全省一盘棋,构建“科学分层、优势互补、山海联动、一体推进”的协同格局。作为核心引领区的福州、厦门、泉州地区,充分发挥资源、资本、人才、平台集聚优势与示范效应,强化协同,共建共享,形成整体效应。其他地区可立足独特资源禀赋,深挖特色文化,走专精特新之路,打造专业化、集群化产业高地。各县域可实施“一县一品一特”计划,发展小而美、特而精的乡村文旅、特色产业、节庆经济等。

因业制宜,探索融合化发展模式。秉持“文化+”思维,通过盘活文化资源、链接人民需求、创新表达方式,促进多元融合发展。推进“文化+科技”,建设省级文化大数据体系,运用5G+8K、元宇宙等技术建设福建文化品牌标识项目或展馆。推进“文化+旅游”,打造沉浸式、全链条、多层次的文化体验,推广“一景区一文化主题一特色业态”的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条。推进“文化+制造”,将文化创意深度嵌入制造业产业链,让制造业注入八闽文化温度。推进“文化+农业”,探索建立包含产地传说、传统技艺、生态理念的文化故事体系,推广农业认养、茶园民宿等农文旅融合项目。

强化保障,完善立体化赋能体系。在政策制度上,制定相关地方性法规,将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作为重要内容,设立省级发展基金,对相关领域企业给予定向优惠激励。在人才智库上,实施领军人才计划,建立省级智库,在高校增设集文化、市场、创意、技术等为一体的交叉学科。在科技平台上,建设省级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省级联盟,举办推动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创新工作坊。在宣传推广上,定期举办赛事、论坛、节庆活动,在国内主流媒体、国内外高端平台系统推广文化元素融入产业发展成果,提升影响力。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本文系福建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提升文化影响力、展示福建新形象研究”阶段性成果)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民航总局副局长闫志祥逝世,享... 据中国民航大学校友会消息,原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副局长闫志祥同志于2025年8月17日凌晨离世,享年92...
古代的嫔妃为甚大都无法怀孕?真...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是处于权力金字塔最顶端的人物,而作为皇帝伺候他的嫔妃也是非常多的,最有名的就是“三...
最新或2023(历届)村干部述... 山路交叉口不安信号灯,78路就不跑。后经多次协调交通局和公交公司,还有电业局。最终通了公交,安上了路...
古代的嫔妃为甚大都无法怀孕?真...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是处于权力金字塔最顶端的人物,而作为皇帝伺候他的嫔妃也是非常多的,最有名的就是“三...
最新或2023(历届)村干部述... 治工作 在我村也呈良好态势,民事纠纷逐年减少,文明新风初步显现出来,人民勤劳、安居乐业。配合办事处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