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张奶奶,蓝色便笺记居委会电话,红色是吃药时间,您贴在床头。”8月16日,北辰区北仓镇引河里第二社区网格员入户为独居老人更换提醒便笺。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社区常住人口3400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人超过千人,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部分老人子女不在身边,处于独居状态,还有些因患病出行困难。如何为这一群体筑牢安全防线,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重点。“我们用贴便笺的方式为特殊老人提供精准服务。”社区负责人何学庭说。
便笺服务的起源,是一次揪心的走访。去年夏天,网格员发现一位患小脑萎缩的独居老人家中断电多日,屋内潮湿闷热,冰箱里的食物全部变质。社区迅速协调物业修电路、清环境。沟通后得知,老人记录电话的纸张丢失,子女一周才来一次,老人遇突发情况不愿麻烦他人。为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社区尝试将居委会电话、安全提示写在便笺上,贴在老人家中显眼处。这一偶然之举成为精准服务的起点。
一年后,便笺服务已从“偶然之举”升级为“精准服务”。社区根据老人情况分类施策:卧床老人的便笺贴在床旁,用不同颜色区分信息,居委会、物业、片区卫生院联系方式各有专属颜色,吃药提醒便笺还标注具体时间与频次,方便老人快速获取信息。目前,已有近30位老人享受到此项服务。
小小的便笺是社区与老人的“连心桥”,既串联起各类服务资源,又将基层治理温度融入日常,让“老有所安”在老旧小区落地生根。为夯实服务,社区还构建“多方联动”保障机制:网格员、志愿者定期电话回访或入户探望,物业也加入巡查队伍,每两天对重点老人开展走访关怀。社区始终坚持“不打扰、多守护”原则,将服务重心放在无人照料的老人身上,对有保姆或家人陪伴的老人适度关注,在尊重老人生活的同时,确保帮扶精准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