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三角结构光照明显微镜问世 引领活细胞超分辨研究迈入新阶段
创始人
2025-08-19 04:25:37
0

  【瞧!我们的前沿科技】

  光明日报北京8月18日电(记者晋浩天)在生命科学探索微观世界的征途上,看清细胞内部那些瞬息万变、尺度极小的精细结构,一直是科学家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这些极小尺度下的动态,如同生命活动的基础密码。如今,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从自然界最稳定的形状——三角形中获得启迪与灵感,研发出一款名为“三角形光束干涉结构光照明显微镜”(3I-SIM)的引领性技术。该技术以“三角形架构”突破活细胞观测的时空极限,为其超高清、高速成像打开了崭新大门。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

  “过去,科学家们利用结构光照明显微镜(2D-SIM)技术来突破传统显微镜的极限分辨率,看清更小的细节。但这种方法有点像是‘缓慢拼图’:它先要用一束光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照射样本一次,只能提升一个方向的分辨率;为了看清整个平面,需要把这种条纹旋转三个不同的角度(通常是正负60度),分别照射和拍照,最后再把这三组信息拼合起来。”席鹏告诉记者,这个过程不仅耗时,更关键的是,多次强光照射会对脆弱的活细胞造成伤害,加速样本中荧光信号的衰减(即光漂白),难以长时间观察高速和精细的生命活动。

  对此,席鹏团队从三角形简洁高效、结构稳定的特性中汲取智慧,彻底改变了研究思路。他们创新性地采用三束激光进行三角干涉,一步到位直接在样本上干涉出二维的六角晶格图案。这一巧妙设计意味着,单次曝光就能同时采集到物体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高分辨率信息,完成一张超分辨图像的重建仅需7帧原始图像。这大大缩短了曝光时间,有效减轻了采集过程中的光漂白影响。这种设计还消除了图像重建时烦琐的图案方向匹配过程,使系统能以最高每秒1697帧的速度进行单帧滚动重建,让那些以往难以捕捉的高速生命动态无法逃过镜头的追踪。

  为了确保新技术的成像质量,研究团队在光的“姿态”——偏振上做足了文章。他们突破常规,没有使用常见的角向偏振光,而是创新性地采用了径向偏振策略,将对微小细节(高频信息)的捕捉能力提升到与传统2D-SIM相当的水平。同时,团队自主研发了一套AI重建算法,如同为系统装上了强大的降噪“滤镜”,显著增强了在干扰环境下提取清晰图像的稳健性。

  3I-SIM的威力在实验中得到了全面展现。席鹏介绍,面对神经元生长锥这类极为敏感、极易被强光损伤的结构,新技术实现了长达13小时、连续拍摄超10万帧的超分辨成像,如同为生命活动拍摄了一部不间断的微观高清纪录片。对于细胞内那些转瞬即逝的微弱信号,比如内质网附近肌动蛋白的瞬间活动,3I-SIM展现出了出色的高速捕捉能力。当切换到高速模式时,其高达1697帧每秒的拍摄能力,甚至能清晰定格内质网环状结构闭合过程中的瞬时波动。

  席鹏团队将这项突破性技术同步开源,公开了涵盖硬件设计、软件控制、重建算法以及深度学习模型在内的完整资源包,并配套提供了宝贵的实验数据集。席鹏说:“这种开放共享的设计理念,使全球科研团队能以较低的成本和门槛进行搭建与升级,轻松迈入新一代活细胞超分辨成像的研究领域。”

  《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9日 08版)

[ 责编:徐皓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沙湘江特大桥一桥墩起火 (来源:上观新闻)澎湃新闻从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获悉,8月18日18时45分,长沙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
中经评论:畅通农村发展“民生线... 在广袤的农村大地上,一条条蜿蜒的公路犹如毛细血管,串联起千家万户,承载着乡村发展的希望。近年来,我国...
第十七届南京留交会 暨青年人才... (来源:南京晨报)转自:南京晨报 晨报讯(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刘通)记者8月18日从南京市...
ICE农产品期货主力合约收盘表... 每经AI快讯,当地时间8月18日,洲际交易所(ICE)农产品期货主力合约收盘表现分化,原糖期货跌1....
降降降!装备价格“腰斩”!这种... 转自:央视财经近段时间,在云南昆明,多个品牌的公路自行车价格开始下调,有的降幅甚至超过50%。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