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本报讯 8月18日一早,在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住院部,合肥市第143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吕中杰在红十字志愿者的陪同下前往造干采集室,顺利为远方陌生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
吕中杰小时候身体不是很好,父母又常年在外打工,幸好有邻居、老师、朋友等的照顾与帮忙,他才得以健康成长。走入职场后,身边的同事、领导也经常帮助他,这份被温暖过的记忆萦绕在心头,吕中杰总想着自己能做点什么回馈社会。抱着这样的想法,他踏上了无偿献血之路——起初是献全血,后来得知血液病患者对血小板有需求,便加入了捐献血小板的队伍。这一献就献了60多次。
2016年的冬天,吕中杰在看新闻时,偶然关注到了白血病患儿,后来通过网络科普,吕中杰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挽救血液病患者生命的一种重要方式。“谁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多一份血样,患者就多一份生的希望。”于是在一个午后,与爱人散步途中看到献血车,他便果断上前,留下了血样,成功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9年后,2025年4月的一天,吕中杰接到了合肥市红十字会的电话,被告知与一名患者初配成功。“只要身体条件允许,这事我肯定愿意。而且冥冥之中,也有种感觉我应该能匹配上。”
直到5月底,他顺利通过了体检,之后每天都在为移植做准备。“爱人每天下班后都会带着孩子去医院陪我一会;领导也特别支持,说工作的事不用操心,好好休息,争取顺利完成捐献。” 说起这些,吕中杰的语气里满是欣慰。
昨日,随着分离机的不断运行,“生命种子”一点一滴汇入采集袋中。经过4个多小时,吕中杰成功捐献27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为远方的患者送去重生的希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吴碧琦 通讯员 陈圆圆
上一篇:冯昭兴:用爱“驼”起一个家
下一篇:世运落幕 情留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