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梅婧
随着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圆满落幕,由成都高新区龙头企业京东方打造的全球最长连续LED巨幕“天府大屋檐”显示屏,以其超高清画质和震撼的视觉呈现,成为赛事期间最受瞩目的科技亮点。这背后,是成都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一块柔性屏背后的产业密码是什么?成都新型显示产业正在书写怎样的创新故事?金融投资报记者走进成都辰显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显光电”)、成都路维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路维光电”)等企业,零距离触摸显示技术的创新脉动。
1
Micro-LED技术的破壁者
八月未央,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园内,专业从事TFT基Micro-LED自主研发、规模生产和市场销售的高科技企业辰显光电正坐落于此。
作为上市公司维信诺孵化的专业显示技术企业,辰显光电团队自2017年开始从事Micro-LED的研发,在四川省、成都市和成都高新区三级政府的支持下快速发展,目前已跻身全球Micro-LED显示领域第一梯队。
金融投资报记者获悉,辰显光电已实现多项核心技术突破。据公司总经理黄秀颀博士介绍,团队成功攻克微米级LED芯片巨量转移技术难题,研制出全球首款135英寸P0.7TFT基Micro-LED显示屏,主导制定的全球首个Micro-LED阵列国际标准已获批立项。
“我们已累计持有专利1100余件,完成了从基础研究到中试再到量产的全程突破。”黄秀颀表示。
在辰显光电的展厅,黄秀颀展示了公司最新研发的透明显示技术。“这两个关键指标最能体现技术水准”,黄秀颀指着装着三星堆青铜人面具模型的透明显示屏外罩,向金融投资报记者介绍:“我们的透明屏亮度可达3000尼特,透过率达到72%。这两项指标在全球都处于领先水平。”
这款透明显示屏,在展示文物信息时,几乎与展柜玻璃融为一体,只有在内容播放时才会显现画面及相应文字,实现了“科技与文物完美共生”的展示效果。
青铜人面具模型旁边,一个看似普通装饰面板的装置引起了记者注意。“这其实是我们的隐形显示屏”,黄秀颀启动开关后,原本呈现木纹纹理的面板瞬间变为高清显示屏,画面跃然浮现。通过近距离观察,记者发现这是由多块微间距屏幕精密拼接而成,接缝处几乎难以察觉。
“传统电视需要专门设计背景墙来搭配,这个逻辑正在被颠覆。”黄秀颀这样描述行业变革:“未来,任何墙面都可以是显示屏。不需要时,它就是普通墙面。”这种创新设计将在家居、建筑外立面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在专利墙前,黄秀颀阐述了技术布局的战略意义:“我们已构建起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不仅为当前的产品保驾护航,更是为未来5年—10年的国际竞争做准备。”
“从材料设备到终端应用,我们正在打造完整的国产化产业链。”黄秀颀表示,通过持续的技术迭代和上下游协同,企业正着力破解“卡脖子”难题,助力中国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2
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
在路维光电成都基地的展示大厅里,金融投资报记者见到了被称为“显示产业底片”的掩膜版产品。
路维光电总经理助理陈俊荣拿着一片泛着金属光泽的方形板材向记者介绍:“这就是掩膜版,相当于显示产业的‘精密模具’,是制造芯片和显示屏的关键材料。就像照相机需要底片一样,手机上的每块显示屏都需要我们的掩膜版来‘印刻’电路图形。”记者注意到,掩膜版上布满了比头发丝还要细数百倍的精密线路。
公开资料显示,掩膜版作为电子器件显示芯片上游的关键材料,在半导体和显示行业扮演着“精密模具”的重要角色。据了解,路维光电是国内唯一一家可覆盖G2.5-G11全世代产线的本土掩膜版企业,也是国内首家成功研发G11掩膜版的厂商。目前全球仅有4家企业掌握该技术,路维光电是其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
“从半导体使用的6英寸规格,到全球最大的显示应用的G11规格,我们实现了全尺寸覆盖。”陈俊荣不无自豪地表示。记者了解到,制作这样一块大尺寸掩膜版需要三天时间,但客户使用它几十秒就能生产出一块显示屏。正是这种国产化的突破,使得大屏电视价格从万元级降至2000元—3000元。
记者获悉,路维光电已完成生产基地的战略转移,将主要研发生产职能从总部深圳迁移至成都。这一产业布局调整始于2017年成都基地的成立。目前成都已成为路维光电最大的生产基地,专注于高世代线掩膜版和高精度掩膜版生产(精度可达150纳米),承担主要业绩产出。
“选择成都正是因为这里完善的产业生态”,陈俊荣指着窗外说:“我们和京东方仅一街之隔,便于开展联合技术开发和快速服务响应。”
记者实地观察后也印证了这种协同效应——两家企业直线距离不超过500米,技术人员可随时面对面解决工艺难题。数据显示,这种“门对门”产业集群效应,使产品物流时效从3—7天压缩至30分钟,大幅提升了产业链效率。而这,正是成都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发展的生动写照。
在成都高新区,随着京东方等龙头企业的发展,已形成完整的柔性显示产业集群。“2017年成都基地投产初期仅有少数企业参与,如今产业配套已日趋完善,上下游协同效应显著。”陈俊荣补充道。
据了解,作为高新区“世界柔谷”建设的关键参与者,路维光电在柔性显示产业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预计公司将保持30%的年增长率,与区域产业形成良性互动发展。
■记者手记
创新生态的聚合效应
■本报记者 梅婧
在记者的采访中,两家企业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成都高新区的创新支持政策。辰显光电负责人回忆:“2020年落地时,政府提供了从场地到人才的全方位支持,让我们能够专注技术攻关。”
作为西部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高地,近年来,成都高新区按照“龙头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的发展思路,已形成以京东方为核心的柔性显示产业集群,招引落地了包括沃格光电、出光兴产、LG化学、路维光电、梅塞尔、华兴源创、TCL等在内的40余家企业,打通了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显示面板和模块、下游显示终端应用组成的全产业链。
“我们正在推进‘建圈强链’战略,计划3—4年内柔性显示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成都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局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处项目经理梁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悉,目前,成都高新区已建成包括京东方 4.5 代LCD线、6代柔性OLED线等重点产线。同时,正在加快建设全球首批、全国首条AMOLED 8.6 代线(B16)。该项目总投资630亿元,是迄今为止四川省投资体量最大的单体工业项目。项目建成后,“成都造”柔性面板全球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20%,全国市场占有率有望超过50%。
值得关注的是,在采访中,“世界柔谷”这一名词被多次提及。这个尚未被明确定义的概念,正通过龙头企业牵引、政府精准施策、产业链协同的“铁三角”模式落地。“在去年B16产线投建时,我们就意识到世界柔谷的雏形已经形成了。”梁栋坦言。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产值445亿元,同比增长4%;2025年上半年,成都高新区新型显示产业预计产值将达207亿元,并新落地苏州永良、美国UDC等配套项目。
不难看出,随着诸多创新主体的协同发展,成都高新区距离“世界柔谷”的目标正越来越近。在这里,一个想法可能上午在实验室诞生,下午就能在隔壁工厂试制,产业集群的魅力一览无余。
来源:《金融投资报》 http://jrtzb.com.cn/
下一篇:两连板!千亿新股火速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