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学子的“老友计划”,6年接力青春伴老
创始人
2025-08-18 21:52:28
0

(来源:上观新闻)

社区与公园里,活跃着一群特殊的青年志愿者。他们来自上海交通大学“老友青年”公益团队,六年来坚持通过“悦读、悦聊、悦秀”等文化互动,搭建代际双向陪伴的桥梁——年轻人收获成长智慧,老人重拾生活热情。从2019年的深秋到2025年的盛夏,老友青年团队用六年时间证明:青春与银发的相遇,能够唤醒生命不同阶段的光彩。

一场跨越六年的接力

六年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的学生郭贞祎为了收集老年人阅读情况的一手资料走进社区。可递出问卷时,迎面而来戒备眼神、冷漠的拒绝,令她心头一沉。那份碰壁感,让她思考:为何老人都竖起了“冰墙”,如何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世界?组建“老友青年”公益社团的念头就这样诞生了,这份源于困惑的探索,催生出持续六年的温暖接力。这群大学青年,不仅想要“助老”,更想搭建“青春伴老”的平台,让年轻学子与社区长者通过文化互动、真诚交流,实现代际的双向陪伴与共同成长。

如今,社团的接力棒交到了郝科煜手中。大一那年,她以“健康分享者”的身份走进社区,教老人运动健康的小技巧。“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看到爷爷奶奶认真记笔记的样子,突然觉得‘被需要’是件特别有力量的事。”现在的她负责策划活动主题、协调团队分工,还要带着新加入的志愿者走进社区——从徐汇区的老年大学到七宝老街的city walk,处处都有这支团队的身影。

细节里的温暖

在上海植物园的一次户外活动中,平日沉默的胡奶奶竟跟着志愿者走了一下午。临别时,她主动加了郝科煜的微信,“下次,一定叫我哦。”老人说,和年轻人在一起,有“被惦记的感觉”。

这样的“破冰”时刻,在“老友青年”的活动中时常上演。七宝老街的非遗体验会上,留学生用生涩的中文说“想尝尝酒”,让老人一脸困惑。志愿者灵机一动,介绍道:“这是‘熊猫酒’呀!”“Panda!”老少笑作一团。看皮影戏时,60多岁的张爷爷指着幕布,回忆起四五十年前老街的石板路、孩童的嬉戏声……郝科煜这位河北姑娘在老人的讲述里,读懂了上海的烟火气。

在上海市老年大学,一场“反向教学”让年轻志愿者印象深刻。清晨的八段锦环节,志愿者被爷爷奶奶标准的动作“上了一课”,老年大学的老人动作舒展,让年轻志愿者自叹不如。“原来我们的活力,未必比得上他们对生活的热忱。”负责活动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4级硕士生学生赖馨说。

青年与老人的“双向治愈”

这场代际相遇,从来都是“双向治愈”。“起初担心老人不愿参与,后来反而常被他们的高能量感染。”志愿者赵若冰笑着说。郝科煜的微信里,常收到老人“天冷加衣”的叮嘱,“那种被惦记的感觉,让我明白老人需要的不只是活动,更是被需要的价值。”新加入的志愿者起初担心老人“不好相处”,活动后总会感慨:“他们比想象中开朗,真诚相待就没有隔阂。”

老人也在悄悄改变年轻人。赵若冰说:“我们总在焦虑未来,他们却教会我们活在当下”。长沙社区合唱团老人唱《红军过草地》时眼里的泪花,让即将入学的25级硕士尹晓晔读懂了“岁月的重量”。植物园里老人的倾诉,让志愿者懂得“孤独可以被温暖融化”。

如今,团队的“超顶工作室”正尝试用视频记录这些相遇,“我们想让更多人看到,老人和青年之间没有‘代沟’,只有没被打开的话匣子。”郝科煜说。

未来想成为怎样的老人?年轻志愿者们的答案出奇地一致:“要像合唱团奶奶那样穿旗袍、戴墨镜!”“得比现在更忙,报名手工课和沙漠植树!”

原标题:《上海交大学子的“老友计划”,6年接力青春伴老》

栏目编辑:郜阳 图片来源:上海交大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易蓉 实习生 徐一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最近在观看《献鱼》这部电视剧的时候,估计很多上班族都感到女主廖停雁,浑水摸鱼的功夫很厉害,别人都是越...
福州发布16条新政!支持房地产... 记者今日获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不动产登记和交易中心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房...
全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产教融合共... 近日,全国跨境电子商务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举行。本次大会由福州大学、福...
台湾歌仔戏剧团带来非遗体验 孩子们跟着台湾泰朋歌仔戏剧团的老师学习体验歌仔戏。 罗源县融媒体中心供图日前,一场“童声传韵·戏聚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