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董芳忠)近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北下关街道的一家商铺里,人形机器人Galbot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它精准识别货架上的商品,灵活转身取下后稳稳放进打包袋,随后由骑手取走配送。这一由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河通用)打造的智能零售场景,目前已常态化运营超过150天,累计完成数万单配送订单,标志着具身智能技术在医药零售领域成功拓展出了新产品、新场景和新业态。
人形机器人Galbot正在从货架上拿取药品。Galbot之所以能满足各类药品、药械等全品类零售的复杂需求,关键在于其搭载的智慧大脑——银河通用自主研发的具身端到端大模型技术。该模型实现了自主实时建图导航、智能语音交互、智能任务理解等能力的集成,让Galbot能在货架紧凑、多种商品密集摆放的空间里灵活穿梭,无需预设路径就能高效完成盘点、补货、取送、打包等全流程操作。如今,Galbot可在50平方米的门店内全天候值守,完成5000种商品、6000个货道、1万多盒商品的自动化全流程操作。
依托上述解决方案,新店部署仅需两天即可完成。该方案兼容开放式货架、精密抽取货架及抽屉等多种复杂结构,确保机器人能够实现24小时自主高效工作。“从最初的调试到现在的顺畅运转,机器人的稳定性超出预期,尤其是在高峰期,补货效率更高。” 银河通用零售事业部负责人朱辰说。
今年3月,银河通用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率先在海淀北下关街道落地,目前已在全市超过十家门店铺开。海淀区市场监管局药械流通监督管理科科长李瑾介绍,门店售卖的隐形眼镜等商品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机器人销售医疗器械须以企业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为前提。实际操作中,虽然机器人承担了销售人员的职能,但企业质量管理人员还须定期巡检把控产品质量,其日常监管要求与普通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并无差异。
为保障人形机器人售械场景落地后的安全性,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主动靠前服务,在企业提出落地需求初期便多次走访调研,与企业共同优化机器人售械模式,并制定了定期巡查方案以保障产品质量。“银河通用不仅是海淀孕育出的独角兽企业,其发展轨迹中更深深镌刻着‘海淀印记’,我们既要守住安全底线,更要为新技术打开应用空间。” 李瑾谈到,未来将继续助力企业探索机器人售械、自动售药械机等新零售形态,让科技与安全并行。
今年2月,海淀区出台了《中关村科学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人工智能产业高地的若干措施》,为海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策源地和产业高地、打造世界级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注入充足政策活力。“海淀区营商环境好、场景资源多,还有政府部门‘陪跑式’服务,让我们能放心往前闯。” 银河通用政府事务副总裁曾辉表示。
从首个人形机器人售械场景落地,到常态化运营渐成规模,海淀区正积极构建“1+X+1”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持续完善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转化的创新链条。海淀区市场监管局以新监管赋能新业态,为具身智能技术助力医药产业升级按下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