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1994年9月17日,我在广州采访了龙书金将军。龙书金将军左臂短。因中弹断骨,仅以筋皮相连,似瓜蔓,能左右旋转;似弹簧,能上下伸缩。而五指灵活,运用自如。故人称“短臂将军”。将军八十高龄,眼不花,耳不聋,穿针引线,种菜浇花,皆自己动手,羡煞后生辈也。
1939年3月,龙书金将军率部于鲁北陵县大宗家与日军激战,左臂中弹负伤。医生告之:弹头于左上臂骨内炸开,为粉碎性骨折,急需手术治疗。术时,嘱其坐靠背椅,一护士取粗麻绳至。将军惊问:“你要捆我不成?”医生对曰:“我们没有麻药,只能用吗啡代替。它的效果不太好,怕你受不了。”龙书金将军大笑:“可知关公刮骨疗毒故事?”言毕挽袖伸臂,说:“请用刀,保证不动一下。”医生乃垫油布于臂下,取手术刀在手,割开皮肉,直至于骨。利刃到处,“吱吱”有声,血流如注。龙书金将军安坐椅上,纹丝不动。而脸上汗珠滚滚,浑身湿透。术毕,警卫员脱其衬衣,拧之,竟汗流盈盆。
手术很成功,医生说:“起码要固定三个月不能动,断骨才能接牢。”龙书金用两片小木板夹住左胳膊,再用绷带吊在脖子上。但天天行军打仗,左臂断了接,接了断,再后就不管它了,成了如今这个样子。
龙书金将军回忆,1949年初,武汉解放军总医院外科手术室。医生为将军做接骨手术,用一根钢条和四个螺丝钉铆住,但没成功,“咔嚓”一声又断了。医生说:“首长的骨头已经锈了,无法再生了,但皮和筋还连着。”忆此,将军用右手把左手送到笔者面前说:“你摸摸看,上次做手术的钢条和螺丝钉还在里面。”笔者小心翼翼地摸,心却在颤抖着。
龙书金将军打仗有悟性,机智又果断。某日,将军与几人转移中,遇日军骑兵追赶。只见后面马蹄嗒嗒,刺刀闪闪,若排山倒海而来。情形十分危急,前方有村庄、树林、山丘。将军毫不犹豫,振臂一呼:“快进树林!”遂率众进密林中。日军骑兵追至,徘徊于树林前,弃马欲进,但见树林茂密,犹豫再三,不战而退。
龙书金将军善射,百发百中。平型关大战,时任连长的龙书金将军率部攻日军一“蛇头”阵地,因其火力凶猛,久攻不下。将军上前观察,见远处一小山包上有两个日军人影,一持望远镜,一举指挥刀,似为日军指挥官。将军取套筒枪瞄准,“叭叭”两枪,两日军应声而倒。我军一冲而上,敌溃败。
抗日战争时期某日,日军出兵山东平原县扫荡。正执行任务的龙书金与警卫员闻枪声,急至某村躲避。匆忙中进了一家大户,将军回忆,此时已闻日军马蹄声。院子里有两个地窖,龙书金急将铺在窖口的枣树刺子推开,钻进地窖。进后发现窖口没关,此时,日本兵已敲门。将军心想,此命休也。忽见一双“三寸金莲”,一扭一扭过来,至地窖口,停步、弯腰,将枣树刺子盖上,又闻扫把缓缓扫地声,小脚悠悠行走声,然后是“咿呀”开门声,鬼子喧哗一阵离去。又过一会儿,“三寸金莲”喊将军出窖,迎进屋,端出白面馒头招待。龙书金将军言:“我记得那天是大年初一。”
原标题:《开国将军抗战录 | 吴东峰:龙书金将军,断臂沙场未下鞍》
栏目编辑:华心怡 文字编辑:史佳林
约稿编辑:史佳林
来源:作者:吴东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