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杨凯越
用网上投资者们的调侃说法,最近的东方雨虹被查了个彻底,结果还真查出了点东西。
8月11日,东方雨虹(002271.SZ)连发两封公告,分别披露了其收到的两封“函”:来自深交所的一封监管函,指出其财务核算不规范;另有一封来自北京证监局的警示函,同样指出其财务核算不犯规的同时,还披露了其实控人李卫国资金占用却未及时通报的问题。
同一日,两大机构同时发函,展现出相关部门加强监管的决心,也意味着对上市公司合规性的要求愈发严苛。
联想近几个月,多位圈内大佬陆续“出事”。家居圈的老板们,也正处于一个备受关注的关键时刻。这一系列事件也不禁让人深思,家居行业到底怎么了?
实控人占用资金6950万元
两封函都提及的“财务核算不规范”,指的是东方雨虹存在以下问题:部分光伏组件销售业务采用总额法核算营业收入不准确;部分工程项目收入确认时点不准确,部分工程项目居间费核算不准确;部分抵债资产债务重组核算不准确,信息披露不规范;使用预付款不当冲减应收账款,个别其他应收账款账龄划分错误。
这意味着,东方雨虹或通过调整收入结算方式、确认时间等方式,提高公司收入和利润。这些问题反映出公司财务核算体系缺乏严谨性与规范性,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
但业内和投资者更为关注的,则是北京证监局指出的,关于东方雨虹实控人资金占用的问题。
据警示函披露,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东方雨虹通过销售人员借款、财务人员转账等形式,向实际控制人李卫国提供资金6950万元,其中2023年全年发生额2000万元,2024年全年发生额4950万元,构成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截至2024年5月相关款项均已归还,但东方雨虹未及时披露上述事项。
这一行为也被业内专业人士认为,或与李卫国高比例质押和债务压力相关。据公告,7月3日,李卫国和李兴国累计质押东方雨虹3.92亿股,占其所持股份的72.43%,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16.43%。
此外,公告还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东方雨虹负债总额高达209.5亿元,其中短期借款59.39亿元,有息债务合计84亿元。但同期,东方雨虹货币资金仅50.75亿元,无法全面覆盖短期债务。
而另一方面,东方雨虹在债务压力之下,其高额分红则更令人意外。财报显示,2024年,东方雨虹实现营业收入280.56亿元,同比下滑14.52%;归母净利润则骤降至1.08亿元,同比降幅高达95.24%。进入2025年,其上半年营业总收入135.69亿元,同比下降10.84%;净利润5.64亿元,同比减少40.16%。
但再次业绩背景下,今年3月份,东方雨虹调整了其分红方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9.25元(含税),共计派发现金红利22.1亿元(含税)。
2025年上半年,东方雨虹再次实施同等金额的分红,意味着分红金额达到当期净利润近4倍。而实控人李卫国及其一致行动人李兴国,则通过这两次分红,凭借22.68%的持股比例,或累计获得超过10亿元的现金分红。
监管高压常态化
如今的家居行业,正处于一个人尽皆知的动荡之中。
近几个月,多位圈内大佬陆续“出事”。5月,红星美凯龙的车建兴和富森美的刘兵相继被有关部门留置;7月17日,广州靓家居创始人曾育周坠楼身亡;7月27日,居然智家控制人汪林朋在家中不幸身故。
再到东方雨虹一日收两“函”,这一系列事件,宛如一记记重锤,敲响了家居行业变革的警钟,也促使我们深入思考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北京证监局与深交所对东方雨虹的双重监管,暴露出家居行业普遍存在的关联交易隐蔽化、收入确认随意化等问题。同时也释放出强烈信号,即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合规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作为最为传统的行业之一,在过去,部分家居企业为了追求快速扩张和短期利益,在财务管理、关联交易等方面存在侥幸心理。然而,随着资本市场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这种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未来,家居企业必须将合规经营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和财务管控体系,加强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同时,家居圈老板们的接连变故,也从侧面反映出行业竞争的激烈和市场环境的严峻。近年来,受房地产市场低迷、消费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家居行业整体增长乏力,企业亏损加剧。在这种背景下,行业洗牌正在加速进行。
家居行业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在监管趋严、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企业只有坚守合规底线,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而对于整个家居行业而言,经过这一轮的调整和洗牌,也有望迎来更加健康、有序、高质量的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