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工网)
据《法治日报》报道,准备创业的湖南大学生陈林(化名),在网上遇到一家帮助申请创业补贴的中介,向其支付7000元。但创业补贴迟迟不能通过申请,中介各种理由推脱搪塞。目前,陈林正想办法维权。媒体调查发现,社交平台上“代办大学生创业补贴”的帖子层出不穷。这看似“钱从天降”的机遇背后,却暗藏着一些中介精心设计的陷阱。不少像陈林这样的大学毕业生,不仅收不到补贴,反而深陷消费纠纷 【下载黑猫投诉客户端】,甚至面临法律风险。
中介代办创业补贴的申领,这当然没问题。但是,有些不正规的代办中介存在违法违规之处,创业的大学生需要谨慎,否则,非但领不到创业补贴,还可能陷入消费陷阱,乃至面临“协助造假”的法律风险。
法律界人士指出,首先,代办中介以“100%通过率”等绝对化用语博人眼球,吸引创业的大学生,涉嫌违反《广告法》。其次,他们暗示协助注册“空壳公司”,伪造印章或公文,则涉嫌违反《刑罚》,构成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罪。再者,若大学生没有真正创业,代办中介帮忙骗取创业补贴,则涉嫌合同诈骗,涉事大学生也难辞其咎。
无论如何,违反法规的代办中介,都应受到法律惩处,而不能任由他们逍遥法外。不过,除了提醒大学生和严惩代办中介之外,还有个问题需要认真对待,那就是:我们该如何帮大学生打通创业的“最后一公里”——即申领补贴?
创业不易,大学生创业更难。政府不仅要出台一系列创业帮扶政策,还应给予大学生创业全过程指导,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保障他们的权益。比如,职能部门可以在大学生创业的项目选择、资金筹备、证照办理、补贴申领等,给予全过程指导。尤其是到了申领补贴的环节,避免他们无奈中寻求网络帮助,进而成为骗子中介的猎物。
事实上,走到申领补贴这一步,基本意味着大学生创业已取得成功。那么,为何又有大学生申领创业补贴遭遇骗局?窃以为,这固然是由于大学生警惕性不高、未能仔细甄别代办中介所致,但同时,创业补贴申领流程复杂繁琐,大学生对申领流程缺乏了解,可能也是他们遭遇中介欺诈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要一方面严厉打击涉嫌违法的代办中介,另一方面,也应当对创业大学生进行全过程指导,包括最后的补贴申领。如果职能部门人力有限,没办法躬身亲为帮助大学生申领创业补贴,也可以建立中介“白名单”制度,为大学生寻找代办中介避雷。(黄齐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