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警察网)
转自:中国警察网
榕城福州,枕山面海,963公里海岸线蜿蜒曲折。这里既是孕育千年闽都文化的摇篮,也是驱动海洋经济腾飞的引擎。盛夏时节,记者沿黄岐半岛至罗源湾探访,只见渔港内渔船列阵、码头边货柜有序摆放。繁荣的背后,是福州市公安机关创新运用“岸海融合”治理智慧构筑的平安防线。
部门协同 破解管防难题
“你看,这艘船的航向明显不对。”4月27日,福州市公安局岸海融合治理中心民警发现一艘船舶十分可疑。次日1时许,中心联合福州海警局在闽江口附近海域抓获船上的犯罪嫌疑人6名。
“过去涉海管理像‘九龙治水’,各部门数据不通。如今由岸海融合治理中心牵头,真正实现了‘海上问题岸上解、岸上问题合力解’。”福州市公安局海岸安全管理支队二级高级警长李烟平指着中心大屏上跳动的船舶航线、视频巡查数据介绍。
海陆阻隔、大海茫茫,海上作业、交易、航行历来监管难度大。岸海融合治理中心对各部门职能进行整合分类,集成各部门视频资源、数字设备,推进多套涉海防控系统的数据库融合,全量汇总各涉海职能部门数据。同时,福州公安机关全面加强与海事、海警、海洋渔业等部门联勤协作,组建海上执法船队,分阶段开展海上联合执法,确保“信息统一接收、指令统一发送、核处统一调度”。
“岸海融合治理中心像是一个指挥中枢,全局‘一盘棋’,扁平化指挥,推动各职能部门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对涉海要素和违法犯罪的标本兼治、系统治理。”福州市公安局海岸安全管理支队负责人谢金平介绍。
2023年10月岸海融合治理中心成立以来,福州公安机关以“采、查、防、控”为核心,对涉海“人、船、场、企”四类要素实现数据全覆盖。通过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运用大数据比对筛查可疑目标,今年以来涉海违法犯罪警情数同比大幅下降,破案率大幅提升。
创新机制 夯实安全根基
“连江县是全国水产大县,海洋经济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5%。守护好这片海,就是守护好发展的根基。”连江县公安局海防大队大队长林自强的话,道出了公安机关护航海洋经济的决心。
在黄岐半岛,养殖渔排如翡翠镶嵌海面,渔民们忙着收网。不远处的街道上,“反走私、反偷渡”的宣传横幅在风中猎猎作响。
今年以来,连江县公安局联合海警部门破获涉海刑事案件10余起,查处行政案件近20起,抓获在逃犯罪嫌疑人10余名。连江县公安局通过“封港清查”“清港清湾”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巡查岸线重点部位,及时更新涉海要素数据,让“靠海吃海”的渔民们安心生产。
罗源湾的深水良港边,福建华东船厂有限公司的龙门吊正吊运钢材。“以前总担心厂区边角料被偷,现在民警天天巡逻,还有无人机空中喊话,我们心里踏实多了。”公司安保经理叶刚对罗源县公安局碧里派出所创新推行的“潮汐巡逻”机制连连点赞。碧里派出所根据渔船民出海规律、企业生产节奏,推行“潮汐巡逻”机制,科学调配警力,联动企业保卫部形成“海陆空”立体巡查网。
“为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在船厂设立警务室,探索推出三种途径摸排矛盾纠纷、六支队伍组成和谐调解团队、三种措施调处矛盾纠纷的‘三六三’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实时跟进矛盾纠纷调处进展。”碧里派出所副所长郑能筹介绍,今年以来,碧里派出所民警成功调处矛盾纠纷60余起。
警民同心 岸海联防联控
“看见警灯闪警察在,心里就不慌。”这是记者在沿海走访时听到最多的话。
这份安心来自福州公安机关与群众共建的“平安共同体”——300余支民间巡防队活跃在岸线,百余家企业参与联防联控,数万封《致渔船民的信》送到船头,渔民化身“海上哨兵”。
7月4日晚,在连江县某反走私执勤点,深夜的海风裹挟着咸湿气息,民警手持自主研发的“车辆查控共治码”逐一核查过往车辆。
“请打开车厢配合查验。”连江县公安局筱埕派出所所长林前带领民警在卡点对往来车辆进行检查,核实证件、查验货物、登记信息,一套流程行云流水。
这个设立在沿海交通咽喉的卡点,是福州公安机关岸线防控网的一个节点——周边派出所民警轮值驻守,数字化登记系统实现“人车货”信息一键追溯,让走私分子无隙可乘。
潮起潮落间,福州公安机关以“岸海共治”的智慧,守护着这座城市向海而兴的梦想,让“海上福州”的平安底色愈发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