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田洋)8月15日,铜仁市、碧江区检法两级院联合签发碳汇司法实践协作机制,并举行司法碳票交付仪式。据悉,此次碳票交易由碧江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当事人出资认购,通过持有碳票的公司作为出让方参与交易,由贵州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组织交付实现。这张“司法碳票”交易价30万元,创下我省司法赋能碳汇交易单笔最高额纪录。
今年4月,碧江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一家公司非法占用农用地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依法立案调查并履行公告程序。经依法委托鉴定,该公司非法占用23.08亩农用地,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费高达95.62万元。案发后,该公司主动履行部分生态修复责任并通过主管部门验收,修复面积7.56亩。但面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该公司提出因经济下行导致资金周转困难、希望分期履行的申请。
对此,碧江区检察院积极探索构建“公益诉讼+林业碳汇”办案模式,协同审判机关和相关行政机关,通过司法赋能碳汇(碳票)交易,让企业认购碳汇(碳票)实现生态补偿,有效拓展生态环境替代性赔偿和修复方式。
今年7月,碧江区检察院邀请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行政机关、案件当事人等相关代表召开公开听证会,就认购碳汇和分期履行等事宜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最终达成协议并经法院司法确认:该公司按约定首付30万元购买“碳票”,剩余41.81万元于2026年6月底前支付,承担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等两项赔偿责任。同时,扣除已付的9.72万元修复费用后,该公司按照生态修复方案继续修复生态,承担剩余修复费用8.09万元,在2026年5月1日前通过验收。
为进一步规范碳汇司法实践,以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助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和绿色发展,铜仁市中级人民法院、铜仁市检察院联合出台《关于建立铜仁市碳汇司法实践协作机制的意见(试行)》,对认购碳票的案件范围、适用原则、赔偿项目和认购流程进行了规范,确保工作机制规范化操作、制度化保障、长效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