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亚飞 蒋君芳 肖莹佩 张斌 8月17日晚,成都世博园灯火璀璨。国际友谊馆这座形同巨大“窗口”的建筑,迎八方来客,共享成都世运会的最后一夜。 作为这场国际体育盛事的收官之作,闭幕式不仅是对过去10多天精彩赛事的深情回望,更是向世界展现中国风味、巴蜀韵味的闪耀舞台。闭幕式设计理念好似参加一场成都式的“夜游” 国际友谊馆依山而建,绛溪水系环绕其间,形成天然的水幕院落。傍晚时分,霞光洒落在场馆延伸出的山体屋檐上,绿植屋面与天际线浑然一体,生动诠释“建筑即是公园”的设计理念。 用一个词概括本次闭幕式,成都世运会闭幕式副总导演张晴选择了“生机”。她说,开幕式选址天府大屋檐,闭幕式选址国际友谊馆,从傍水到依山,无不是尊重自然肌理,依托建筑本身的地理层次与山水一体布局,营造独特的视觉体验。 观众席设计成为芙蓉花瓣的样式,沿着蜿蜒的花径,各方观众散布在草坪上、水池边,从不同视角共享这场盛会。仪式开始前,来自成都市双流区的教师程瑶佳站在草地缓坡上,举着手机拍摄远处的晚霞与屋檐,她笑着说,“这里像是一个巨大的艺术装置,我们走进来,就成了它的一部分。” 当夜幕降临,花径被精心设计的灯光点亮,串联起各个空间,灯光与水幕交相辉映,营造出梦幻般的氛围。观众、志愿者代表、演职人员陆续入场,与近处的水系倒影,远处若隐若现的山体轮廓,构成了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 从公园里来,到公园里去。这场闭幕式延续开幕式的理念,没有选择传统体育场,而是让大家穿行在园林、水幕和光影之间,好似参加一场成都式的“夜游”。 现场,来自荷兰的摄影记者马丁不停按动快门,他感慨,“让建筑、自然和人对话,这很特别,也很‘成都’。”5分钟精彩短片四个“W”串起成都世运会的珍贵记忆 晚上8点整,成都世运会闭幕式开启。 惜别时刻,回忆翻涌。一段5分钟短片,将世界运动会logo诠释为四个“W”,串起了成都世运会的珍贵记忆。 We,我们。11天前,成都用一场精彩无比的开幕式,向世界发出“欢迎来成都、欢迎来运动”的热情邀请。因这份邀请,来自1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79名运动员、随队官员、技术官员,相聚在天府之国,成为“我们”。 Wish,祈愿。这是实现愿望的11天。34个正式比赛大项、60个分项、256个小项,运动员们在不同赛场上挑战自我,为观众奉献了许多美好画面,传递着“快乐运动”的价值取向。 Wonderful,美好。这是精彩纷呈的11天。中国运动健儿们夺得36金,在家门口拿下金牌、奖牌双榜第一。成都世运会累计打破18项世界纪录,有52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获得金牌,有81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登上了领奖台。 World,世界。这是属于世界的11天。视频尾声,不停闪现着运动场上的相拥画面,或带着笑,或带着泪。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他们都在与这个美好世界温暖相拥。 不只是回忆。四个“W”蕴藏着美好期许:We wish for a wonderful world(我们共同祈愿世界更美好)。8点05分,在阵阵欢呼声中,世运会代表团旗帜和运动员依次入场,场面庄重而热烈。这些旗帜亮相,不仅是对运动员辛勤付出的肯定,更象征着友谊与团结。世界各地的体育健儿们,在成都,因体育而同行,因友谊而携手。 随后,志愿者代表入场,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此时此刻,站在舞台上的“小青椒”们难掩激动,迎来属于他们的高光时刻。四川传媒学院的郑乜华眼含泪光,“赛场之外,我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争光。”主火炬缓缓熄灭落幕也是开始,精彩还在延续 8点40分,成都与下一届世运会主办城市——德国卡尔斯鲁厄的代表,郑重地完成会旗交接仪式。世运会在这一刻,从成都时间进入卡尔斯鲁厄时间。作为下一届东道主,卡尔斯鲁厄献上了一段“八分钟”演出。 伴随着第13届世界运动会主题曲唱响,国际世界运动会协会主席何塞·佩鲁雷纳宣布本届世运会闭幕,世运会会徽与金色的焰火再一次闪耀成都夜空。 几十公里之外,秦皇湖上的主火炬缓缓熄灭。经典作品《友谊地久天长》在清脆的童声演绎下,响彻国际友谊馆上空。 落幕也是开始,正如卡尔斯鲁厄带来的世运会主题曲中所唱,“欢迎回到欧洲心脏地带”,这是一个两度举办世运会城市的热情邀约;精彩还在延续,当闭幕式终章歌曲《成都,在一起》响起,这是跨过舞台、寄往未来的城市名片。 在依依惜别中,数百名舞者如溪流般漫入观众席,与观众热情互动。面对巴西代表团,舞者即兴跳起奔放的桑巴;遇见西班牙代表团,舞蹈则切换为充满张力的斗牛舞。“遇到谁,就跳属于他们的舞蹈。”成都世运会闭幕式执行导演陈昨宇表示,这种即兴互动,让依依惜别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这才是真正的‘在一起’”。 当国际友谊馆的灯光渐渐暗下,友谊之花仍将继续绽放。11天前,他们因体育而相聚;如今,他们因友谊而难舍。这或许就是体育盛事最珍贵的遗产之一,也是成都今夏留给世界的美好记忆。
上一篇:累计赋能社会融资超1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