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智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目前,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含预售)突破90亿元,《南京照相馆》《浪浪山小妖怪》《长安的荔枝》分列暑期档票房榜前三位。其中,《浪浪山小妖怪》累计票房突破7.44亿元,刷新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且热度持续攀升。四只无名小妖,背后究竟蕴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
2023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惊艳四座。尤其是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主角小猪妖作为“努力打拼的无名之辈”,消解了传统神话与现实情绪的边界,一句“我想离开浪浪山”引爆观众的情绪共鸣,单集即突破1亿播放量。
如今,原班人马制作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正在热映,以平凡视角重构经典神话。大银幕上,小猪妖勇敢迈出了浪浪山,他要完成一件看起来不可能的事——和另外三个同样籍籍无名的小妖怪一起,勇闯取经路。银幕之外,影片自上映以来,票房节节攀升,专业平台预测的总票房数据已经从初始4亿元连续上调至15.34亿元,大幅刷新《大鱼海棠》保持近十年的纪录。总制片人、策划李早动情发声,感谢观众用掌声与泪水拥抱小妖怪们的平凡与光芒,“当四个无名小妖怪追寻‘真经’,是观众让这些微小身影被看见”。
以笔墨入镜,坚持传统二维风格是这部影片的最大特色之一。当全球动画产业以每秒24帧的CG特效狂飙突进,全球动画师都在为AI来袭感到焦虑时,制作团队却用四年时间集结600余位画师,精心打磨了1800多组镜头,在2000多张手稿上完成手绘创作。影片中,水墨风格的战斗场景融入敦煌飞天绸带元素,被国学爱好者称为“流动的国风课堂”;小猪妖的两颗獠牙,其弧线保留了粗糙的手绘感,造型追求“拙朴之美”,更显真实生动;光影、透视和结构上遵循西方绘画的写实原则,在笔墨、晕染和线条上则融入传统国画的意蕴。这种独特的美学坚守,让影片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暑期档上映的另一部国产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2》,同样坚持了二维动画的创作风格,获得观众认可与好评。在画面表现上,影片借鉴了国画写意手法,通过淡雅的色彩、写意的线条和留白的处理,营造出空灵、宁静的意境;场景设计则参考了中国古建筑中飞檐翘角、亭台楼阁等风格,并巧妙地将山水云雾等自然元素融入其中,构建出富有中式特色的奇幻世界。
回顾过去,中国二维动画的演进历程融合了技术革新、文化自觉与时代精神,其艺术风格从模仿走向独创,再至当代的多元突破。比如,早期万氏兄弟推出的中国首部动画《大闹画室》、亚洲首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等都曾风靡一时,这些动画短片在美学风格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对其选择的传统文化素材进行了深度挖掘,以独特的视觉形式进行呈现,展现了浓厚的东方美学风格。这种风格不仅确立了中国动画的独特定位,也为后来的动画短片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土壤和艺术灵感。
在制作方面,三维动画具有相对容易制作且人物建模精细等特点,近年来越来越被动画电影制作者所青睐。而二维动画电影制作一直被认为内容偏向少儿且缺乏创新。随着中国动画产业的成熟,越来越多的新兴动画IP加入二维动画电影中,《罗小黑战记》系列、《浪浪山小妖怪》都是其中的翘楚。
一代代动画创作者的坚守、对个体命运的凝视,让中国动画始终涌动着破土新生的力量。“国风”的魅力不仅来自剪纸、水墨画等多种中式美术风格的创新运用,同时在于它的表达思维、叙事方式和文化底色都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创作出《牧笛》《小蝌蚪找妈妈》的著名动画艺术家盛特伟曾提出“走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的主张。所谓“民族风格”,很大程度上指向建构中国动画本土化的文化身份认同。《浪浪山小妖怪》的热映,源于它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洞察,“草根取经团”对善良的坚守、对不公的反抗,传递了“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一主题,实现“笑着流泪”的情感转化,引发观众共鸣。
近几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续和表达上做过许多尝试。可以预见的是,《浪浪山小妖怪》的票房数字仍将不断突破新高。如果能抓住这一成功契机,推出更多接续传统、共鸣当下的优秀二维动画作品,形成差异化竞争,二维动画电影会有更多更具市场号召力的优质作品。
上一篇:为老油区开发找到新思路
下一篇:累计接卸600船液化天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