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郑学良 通讯员 杨彩霞
当下,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呼和浩特正全力推动以绿色电力为支撑的新能源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
风光氢储项目加速落地达效,传统能源转型同步推进,绿色能源为首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8月16日,在位于和林格尔县的大唐蒙西托克托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项目现场,风机林立,光伏板铺展。项目运维中心技术员乔振华正严密监测风机数据,保障风机平稳运行。
“我们突破传统,充分利用本地多风、干燥、日照足的特点,就近开发风光资源,推动火电与新能源协同发展。”大唐托克托新能源事业部生产管理与环境保护部主任黄晓峰介绍,项目坚持“大风保发电,小风保检修”原则,仅今年前7个月累计发电量已达30.1亿度。项目目标是打造安全高效、智能可持续的新型能源体系。
该项目是国家首批“沙戈荒”大型风光基地之一,更是国内首个利用既有火电通道打捆外送绿电的新能源多能互补项目。总装机200万千瓦,其中风电170万千瓦、光伏30万千瓦,年发电量超41亿度,节约标煤超过143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逾350万吨。自去年底首台机组并网以来,累计外送绿电已突破11亿度。
传统能源的“绿色转身”同样精彩。在托克托经济开发区,内蒙古大唐国际呼和浩特铝电有限责任公司积极探索“铝业+光伏”新模式,加速“煤电铝”向“绿电铝”转化。其主导的360兆瓦光伏项目于去年底并网,分布式光伏板随之覆盖整个园区。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创新应用低压直流微电网技术直接接入电解铝直流系统,建成后年发电量3026万度,减少碳排放约2.6万吨。
同时,该公司对现役煤电机组实施“三改联动”,实现大幅节能降耗减排,逐步形成“白天光伏主导、夜间火电支撑、外购电补充”的灵活运营模式。
“绿电供给提升与科技创新下的设备改造双轮驱动。”内蒙古大唐国际呼和浩特铝电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韩国宏表示,“公司在年节约标煤1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7万吨的基础上,还利用余热为托克托县3万余户居民供热,实现了资源最大化利用。”
呼和浩特新能源版图正在加速扩张,类似大唐蒙西托克托200万千瓦新能源外送项目的大型风光项目已初具规模,众多风光氢储项目也在加速落地。
2025年,呼和浩特市布局实施新能源产业集群重点项目107个,计划投资高达969亿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电力总装机达2095.75万千瓦,其中风电471.4万千瓦、光伏238.1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跃升至39.58%。
从“追风逐日”扩充绿电总量,到深挖潜力推动传统能源绿色升级,呼和浩特正坚定向“绿”而行。一个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引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速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