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自治旗绘就北疆文化发展长卷
创始人
2025-08-18 03:06:50
0

(来源:内蒙古日报)

转自:内蒙古日报

□樊华 代牟

  草原如同宽厚的母亲,以丰美牧草、清澈溪流与广袤天地滋养着鄂温克族自治旗的人们,见证着牧民的晨昏劳作、牛羊迁徙与马头琴里的自然颂歌,更赋予他们勤劳与智慧,书写着与自然共生的传奇。今年上半年,这里以北疆文化建设为笔,绘就璀璨画卷:从草原非遗传承到现代舞台绽放,从田间文化宣讲到国际舞台互鉴,鄂温克族自治旗以多元创新让北疆文化根脉深扎,发展强音响彻北疆大地。

  传播矩阵织密网 让北疆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

  清晨的阳光洒满鄂温克族自治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退休老人与老姐妹们围坐在一起,听“太阳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讲述北疆文化故事。这样的场景,是这里24场线下主题宣讲的缩影,800余名群众在家门口便触摸到了文化的温度。

  “打开手机就能学,AI老师讲得真明白!”牧民点开手机里的北疆文化AI视频课,6期AI视频课与1场电台宣讲,如一双双翅膀,让文化跨越阻隔,飞入1.4万余名群众的生活。在“爱我北疆——‘理映·鄂温克’2025年理论宣讲比赛”现场,选手们用蒙古语、汉语、鄂温克语轮番讲述,最终摘得市级二等奖,让文化宣讲成为连接心灵的桥梁。

  走进鄂温克族自治旗融媒体中心,编辑记者们正将北疆文化新闻翻译成3种语言。汉语、蒙古语、鄂温克语广播电视台同步开设的“北疆文化”专栏,像3条奔流的河,将458条文化资讯输送到草原每个角落。《印记鄂温克——向阳而生》专题节目里,镜头跟着老猎人走进森林,记录下鄂温克族与自然共生的古老智慧,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文化肌理。

  《北疆文化·寻味鄂温克》栏目组的摄像机对准牧民家的灶台,镜头里黄油烙饼的香气仿佛能溢出屏幕。42期原创栏目用细腻笔触,描绘出鄂温克族的文化传承:从萨满服饰的一针一线,到吹奏的悠远旋律,从传统美食的制作技艺到现代生活的文化表达,让观众在光影中读懂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AI技术打造的“理论微讲堂”更像口袋里的文化导师,4期节目用动画、情景剧等形式,把深奥理论讲得浅显易懂。

  “这就是呼伦贝尔·鄂温克”短视频征集活动中,也收获了可喜的成绩,相关话题点击量突破3500万,网友们在评论区热烈讨论:“原来鄂温克族的刺绣这么美”“想去草原看看真实的太阳花”。136期680条新媒体短视频,像一张张文化名片,让鄂温克族自治旗的故事传遍大江南北。

  每周五的主题宣传日,市民总能看到宣传队的身影。59场专题宣讲中,宣讲员们用多种形式,让文化宣讲生动有趣。线上全景展厅成了“云游”胜地,6000余人次在这里“漫步”鄂温克博物馆,192块宣传牌匾、443个道旗在街头巷尾绽放,让文化像空气一样融入生活。青年创业者在版权服务分站帮助下,为25件民族服饰作品成功申请版权,既保护了创意,更推动民族品牌走向全国市场。

  校园里,传统文化正焕发新活力。第二届教师说播课比赛上,老师们用情景剧讲解民族团结故事;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迷上京剧水袖,书法课上墨香与笑声齐飞。“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里,少先队员们跟着老党员探访红色遗址,在劳动实践中体验农耕文化,在学雷锋活动中传承美德,让北疆文化的种子在心田生根发芽。

  春节前夕,道德模范家的蒙古包格外热闹,慰问组带来的不仅是慰问品,更有全旗人民的敬意。1名“内蒙古好人”、4名市级“新时代好少年”、18名旗级“新时代好少年”像一颗颗星星,用榜样的光芒照亮北疆。《鄂温克草原上的“太阳花”:萨如拉的坚守与大爱》报道中,全国先进工作者30年坚守,勤勤恳恳工作,让人动容。

  图书馆里,“世界读书日”活动正酣,孩子们围坐在牧民作家身边,听她讲草原上的童话;文化馆的端午活动中,各族群众一起包粽子、编五彩绳,笑声里满是民族团结的暖意;乌兰牧骑的66场惠民演出更是,走到哪里就把欢乐带到哪里。在伊敏河镇,演员们在露天舞台表演《太阳姑娘》舞蹈,台下观众跟着节奏拍手,演员与观众的笑脸在夕阳下相映成辉,构成一幅动人的文化画卷。

  文化交流的桥梁越架越宽。俄罗斯友人穿上鄂温克族传统服饰,学跳民族舞时笑得像个孩子;韩国曲棍球队员接过牧民赠送的鹿骨雕刻,连连赞叹“太精美了”。第十一届全国大众冰雪季上,乌兰牧骑的马队表演惊艳全场,冰雪与草原文化碰撞出奇妙火花。在哈尔滨中央大街,鄂温克族姑娘们身着传统服饰走过,引来路人纷纷合影,成为街头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品牌标识亮名片 让文化符号绽放独特魅力

  红花尔基的林间,画师们支起画板,将樟子松的挺拔、白桦林的秀美定格在画布上。作为“油画之城”的重要节点,这里每年吸引很多艺术家前来写生。画中,晨雾中的蒙古包与远处的山峦构成和谐画面,正是鄂温克族自治旗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生动写照。

  瑟宾节期间的巴彦托海镇,成了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祭祀敖包时的庄重仪式、搏克比赛中的激烈角逐、民族歌舞中的热情奔放,都被镜头一一捕捉。青年夜校摄影班里,学员们认真学习,通过“线上预约+免费授课”模式培训青年百余人次,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

  为了打响“呼伦贝尔大草原”市域公用品牌名片,鄂温克族自治旗制定了《鄂温克族自治旗市场监督管理局“呼伦贝尔大草原”区域公用品牌创建工作方案》,组织12家企业申报成为呼伦贝尔大草原区域公用品牌促进会会员,其中3家获品牌授权使用资格,推动地域特色与品牌价值深度融合。消费者说:“看到这个品牌就觉得放心,这是草原的味道。”

  冬季的这里,冰雪运动正酣。热“雪”沸腾亲子运动会上,家长和孩子一起堆雪人、滑爬犁,笑声震落了枝头的积雪;青少年速度滑冰比赛中,小将们像冰上飞燕,在3块大众冰场上尽情驰骋。6支中小学冰雪运动队里,队员们每周训练3次,冰球撞击冰面的声音,成了冬天最动听的旋律。“冬运之城”的名片,正让寒冷的季节变得火热。

  精品创作结硕果 让文化艺术激发时代生机

  在乌兰牧骑的排练厅内,队员们正编排新舞蹈《山林之子》。编导说:“这个作品灵感来自鄂温克族的狩猎文化,我们用现代舞的技巧,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目前,乌兰牧骑已创作5首歌曲、6个舞蹈,其中《家乡的锡尼河》将传统民歌与流行音乐结合,在年轻人中广为传唱。

  在内蒙古文联主办、内蒙古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第四届内蒙古民间工艺美术精品展中,民间文艺家协会成员戴常锁创作的乐器《低音四胡》《好毕斯》,以及金娜的设计服《敖鲁古雅鄂温克服饰》成功入选。其中,《低音四胡》斩获“民间工艺画及其他工艺美术作品”类二等奖,《敖鲁古雅鄂温克服饰》荣获“刺绣、布艺、服饰及织造工艺”类三等奖。

  “村歌嘹亮处,最是故乡情”——“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行动项目“村歌嘹亮,2025内蒙古村歌大擂台活动”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文艺小镇举行。经过激烈的角逐,由呼伦贝尔市文联选送的两首鄂温克族自治旗原创村歌《多彩鄂温克》与《莫和尔图》脱颖而出,双双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村歌”称号。

  而“伊敏河之夏”群众文艺演出启动当晚,6000名观众把广场挤得满满当当。舞台上,乌兰牧骑队员与民间艺人同台献艺;舞台下,40个特色摊位前人头攒动——太阳花刺绣、奶制品等非遗产品成了抢手货,27.8万元的旅游收入里,饱含着人们对文化的热爱。直播镜头里,观众们的笑脸与舞台上的表演相映成趣,2.9万人次的在线观看量,让草原的夏夜格外热闹。

  伊德喜美食非遗集市的灯光亮起来时,夜市又成了不夜城。牧民大妈熬制的奶茶香气扑鼻,非遗传承人现场制作的肉干嚼劲十足,1800名食客在摊位前大快朵颐,单日消费超7万元。“没想到传统美食这么受欢迎!”摊主笑着说,她的摊位前,年轻人正举着肉干拍照发朋友圈,让非遗美食成了“网红”。

  遗产保护续文脉 让古老智慧焕发新生

  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队的队员们踏着晨露走进山林,GPS定位仪记录下新发现3处文物点。88处不可移动文物点的复查工作中,队员们用无人机拍摄、三维建模等技术,为文物建立了“数字档案”。

  鄂温克博物馆里,狩猎工具、生活器皿、民族服饰按年代陈列,构成一条清晰的文化脉络,讲解员用生动的故事,让观众了解每件文物背后的历史。

  辉河苏木的“名家工作室”里,非遗传承人正教徒弟们制作太阳花刺绣。她们共同创新设计了许多文创产品,让传统技艺与现代生活接轨。校园里,非遗课成了最受欢迎的课程,孩子们跟着老师学习桦树皮制作,小小的手做出精致的小盒子,成就感满满。

  《鄂温克族非遗项目太阳花:传统与现代的融合》研究团队,正走访老艺人收集口述史。这项研究将梳理太阳花从实用品到艺术品的演变历程,为非遗传承提供理论支撑。《呼伦贝尔民族文物考古大系·鄂温克族自治旗卷》的编纂者们则在档案室里埋头工作,1000余张文物照片、30万字的文字说明,将系统展现地域文明的发展轨迹。

  特色活动绽异彩 让文化魅力惊艳时光

  “歌游内蒙古·欢乐瑟宾”活动期间,草原成了欢乐的海洋。广场舞大赛上,各族群众跟着音乐翩翩起舞;太阳花手工艺比赛中,选手们的巧手下绽放出一朵朵绚丽的“太阳花”;“太阳姑娘”品牌15周年展上,从最初的简单刺绣到如今的系列文创,展品的变化诉说着非遗产业化的历程。800余名游客在这里骑马、射箭、学刺绣,深度体验中爱上了鄂温克文化。

  “不设闹钟计划”非遗文化活动让鄂温克族自治旗火出了圈。《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纷纷报道,近200万的曝光量让更多人知道了草原秘境。通过非遗活化、音乐赋能、青春助力、自然共鸣等多元融合,重塑草原文旅新体验。这不仅是一场文体旅盛宴,更是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的重要实践,为文旅产业创新升级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鄂温克方案”。

  2025鄂温克音乐嘉年华的舞台上,现场不仅备有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更专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让人们在沉醉于动感旋律的同时,沉浸式感受民族文化的深厚魅力。此次嘉年华以其创新独特的“音乐+民族文化+旅游”融合模式,让这场嘉年华成了文化传播的盛宴。

  砥砺前行向未来 让文化之花常开长盛

  未来,鄂温克族自治旗将持续深化文化品牌建设,深入挖掘品牌文化内涵,突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特色,增强品牌的独特性和吸引力;鼓励文艺创作与现代科技、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推动文艺创作创新性发展,加大对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的探索力度,推出更多具有时代特色和风格的精品力作;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引入互动体验、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活动模式。

  从晨曦轻吻的草原到星光点亮的夜市,从老人唇边流淌的岁月絮语到孩童耳畔回荡的琅琅书声,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北疆文化建设,恰如一曲悠扬的牧歌,在传承中酝酿新意,在创新中沉淀底蕴。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文化的甘霖,每一张笑脸都绽放着文化的自信。愿这份深耕厚植的北疆文化,让草原上的这朵文化之花,在时代的和风里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为祖国北疆的文化繁荣奏响动人的乐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代八百里加急这么的赶 为何不... 还不知道:800里加急为何不用飞鸽传书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
百日燃情,铸就“苏超”传奇 (来源:新华日报) 8月17日,南京珠江路商圈的电子大屏现场直播南京和盐城的比赛,吸引众多市民...
机器人赛场试错是为了服务人类不...   “为啥机器人撞人了?因为它跑太快,信号都超出遥控范围了”“天工能自主奔跑,这是它的加分项”“非常...
宜兴抛弃“石头经济”打造“世外...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俞圣彤 洪叶 江南盛夏,竹海翻涌。走进宜兴市西渚镇白...
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是真的吗?他... 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是真的吗?他是不是汉献帝的“皇叔”?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很多人读《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