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怕 “瞎折腾”!你今天 “没用” 的冗余,明天可能就是撞进风口的钥匙~
创始人
2025-08-18 00:02:18
0

(来源:价值研学社)

最近跟几个创业的朋友喝茶,一直聊到半夜,大家都在唉声叹气。都说现在这世道,越拼命越累。有的朋友守着老业务死磕,结果客户都跑没了;还有的追热点追得脚不沾地,钱烧光了也没听见个响儿。这时候突然就想起一句话:“效率至上者赢在当下,灵活性缺失者死于明天”,这不就是咱们现在的真实写照嘛!

一、困局不是因为不够拼,是困在 “铁锤维度” 里了

好多人就跟握着铁锤的木匠似的,看啥都像钉子。我有个做餐饮的朋友,前两年靠标准化模式赚了点钱,后来疫情反复,他还一个劲儿死磕翻台率。结果社区店被预制菜抢了生意,商场店又被露营风分走了客流。这可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他的 “维度” 被死死锁在 “效率” 这把铁锤上啦。

现在的竞争早就不是 “谁更快”,而是 “谁维度更高”。谷歌当年搞安卓的时候,哪是一开始就规划好生态的呀?人家留了20%的冗余资源给那些 “不务正业” 的项目,结果这些 “边角料” 后来成了对抗ioS的救生艇。就像摩尔定律能撑一百年,哪是靠一条技术路线死磕到底的?人家同时跑着上百条赛道,最后活下来的那条成了主角。

二、冗余不是浪费,是给未来埋的 “活棋”

前几天我看爱因斯坦传,简直惊掉下巴了。他1905年那四篇颠覆物理学的论文,全是在专利局上班的时候 “摸鱼” 写的。白天审专利,晚上捣鼓量子论、相对论,这哪是什么 “专注”,分明就是 “多线程乱入” 嘛。后来我才明白,有时候慢反而是快。

巴菲特难道天天都看财报吗?才不是呢,他每天要花好几个小时 “无所事事”。他这是 “储备时间”,其实就是给脑子留块 “闲地”,等寒冬来了能挖点 “应急粮”。

再说说空间这事儿。我有个做跨境电商的朋友,去年突然爆单了。我问他咋抓住机会的,他说参加行业展会的时候,跟隔壁展位的物流小哥聊了半小时,人家顺口提了句 “东南亚小家电清关快”,他转头就押了这条线。你瞧瞧,90%的机会都不在你天天混的核心圈子里。就像硅谷和深圳为啥那么厉害呢?不是因为人多,而是因为 1000 个人碰撞出的火花,比 100 个人的平方还多(梅特卡夫平方律,听着挺玄乎,其实就是 “人挤人容易擦出火星子”)。

工具这方面更有意思。爱迪生实验室为啥能搞出1000多项发明呢?人家工作台上摆着20多件工具,今天拆钟表,明天捣鼓留声机,看着像 “乱搭”,结果碳丝灯泡的灵感就来自拆了一半的电报机。现在的高手更绝,每年淘汰20%的旧工具,就跟手机定期删 APP 一样,系统才不会卡成老年机。

最反常识的就是试错了。我认识个做AI的哥们儿,以前总想着 “一次搞成”,结果产品一上线就扑街了。后来学聪明了,把试错成本砍到原来的 1/10,今天测个小功能,明天调个算法,反而慢慢摸出了爆款。他说:“以前怕失败,现在怕的是‘反馈太慢’,等你知道错了,钱早烧光啦。”

三、伟大的事儿,都是 “歪打正着” 来的

乔布斯当年学书法课,纯粹就是觉得 “好玩”,谁能想到后来Mac的字体成了设计界的标杆呢?

弗莱明本来是在研究流感疫苗,培养皿被霉菌污染了,他没直接扔掉,反而蹲下来观察,结果搞出了青霉素。

便利贴就更离谱了,3M 的工程师本来想研发强力胶水,结果搞出个 “弱鸡胶”,差点被骂成废材,后来有人拿它当便签纸,反而成了爆款。

这些事儿都有个共同点,就是你越盯着 “针尖” 找机会,越容易错过 “金矿”。就像达尔文写《物种起源》,憋了20年都没动笔,天天观察藤壶、记笔记,结果突然有一天看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啪” 的一下就串起来了。这哪是 “计划” 出来的呀,是旧经验和新信息在脑子里 “发酵”,突然 “叮” 的一声就连上线了。

四、破局的关键:当 “推 101 扇门的人”

硅谷王川有句话特别扎心:“在迷宫里推100扇门的人,第 101 扇可能是金库;盯着地图找出口的,早饿死在死胡同。” 我有个做投资的朋友,以前总研究财报、看 K 线,后来开始学历史、逛艺术展,去年投了个做 “数字文物修复” 的项目,涨了10 倍。他说:“以前看的是‘规划图’,现在找的是‘连接点’。”

那怎么当 “推101扇门的人” 呢?刘慈欣给过招,留20%的时间 “瞎想”。他写《三体》的灵感,就是上班摸鱼的时候蹲在河边看夕阳冒出来的。马斯克更绝,今天捣鼓火箭,明天搞脑机接口,看着像 “不务正业”,结果每个领域都成了他的 “认知踏脚石”。乔布斯学书法那事儿,后来被他说成 “最浪漫的投资”。你看,有时候 “低效” 反而是 “高效” 的伏笔呢。

五、最后说句大实话

现在这世道,确定性越来越少了,但有件事儿还挺确定的。就是你今天那些 “没用” 的探索,明天可能就会连点成线;你觉得 “浪费” 的时间,未来能照亮无人区。就像我那个做餐饮的朋友,现在不盯着翻台率了,留了间小厨房试新菜,周末还去参加手作市集。他说:“以前怕浪费,现在怕的是把自己困成‘铁锤人’。”

所以呀,别再纠结 “冗余有没有用” 啦。你储备的每个维度,都是未来的 “认知踏脚石”;你留的每口 “闲气儿”,都是给黑天鹅准备的 “救生艇”。毕竟,指数级的机会,从来都不在规划图上,而是在那些 “歪打正着” 的连接点里。

想构建自己的 “意外好运系统”?从今天开始,给生活留20%的 “冗余空间”,说不定下杯茶的功夫,你就撞进了下一个风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古代八百里加急这么的赶 为何不... 还不知道:800里加急为何不用飞鸽传书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我们...
百日燃情,铸就“苏超”传奇 (来源:新华日报) 8月17日,南京珠江路商圈的电子大屏现场直播南京和盐城的比赛,吸引众多市民...
机器人赛场试错是为了服务人类不...   “为啥机器人撞人了?因为它跑太快,信号都超出遥控范围了”“天工能自主奔跑,这是它的加分项”“非常...
宜兴抛弃“石头经济”打造“世外...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俞圣彤 洪叶 江南盛夏,竹海翻涌。走进宜兴市西渚镇白...
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是真的吗?他... 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是真的吗?他是不是汉献帝的“皇叔”?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很多人读《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