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亿投资闹剧追问:引荐“苏辙后人”的“省领导”是谁?| 新京报
创始人
2025-08-17 23:02:56
0

▲郏县和苏文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图/郏县融媒

​近日,“俄罗斯外籍院士、苏辙后人”苏文的身份持续遭到质疑。8月17日,澎湃新闻从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县委宣传部获悉,该县正在走程序注销郏县东坡书院,“预计下午就能走完流程”。此外,原计划投资33亿元的郏县东坡书院综合体建设项目已自动作废且当地未进行实质投入,未造成经济损失。

投资一分未到,身份屡遭打假,相关机构正被注销……郏县三苏坟畔,一场持续三年的招商闹剧黯然收场。这场看似荒诞的骗局轻易得逞,暴露的不仅是骗子的伎俩,更是某些地方政府招商引资中轻信盲从、监管缺位的深层软肋。

据报道,2022年4月,自称“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苏辙后人”的苏文,在“省领导”引荐下,与郏县政府签署了总投资33亿元的合作框架协议。协议墨迹未干,苏文便戴上了“郏县东坡书院院长”的冠冕。如今,三年过去,投资分文未到,沦为闹剧。虽然合作框架协议仅体现投资意向,没有法律约束力,但种种迹象显示,所谓的33亿元重磅投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

比33亿空头支票更显荒诞的,是苏文赖以立足的层层身份。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声明查无此人;自称苏辙后人,却连祖辈代数都说不清;那顶“海南东坡书院院长”的帽子,其依托的机构根本不见踪影。而支撑其“实力”的公司网络,参保人数寥寥无几,注册资本与宏伟蓝图相去甚远。这些“公司”如同一场精心编织的幻影,在光天化日下堂皇登场。

更令人痛心的是当地政府的轻信与失守。面对如此漏洞百出的背景,郏县某些官员却疏于核查,甚至辩解“咱不是法官或者记者,背调有局限性”。“省领导”引荐的光环,遮蔽了审慎判断的目光。

而这种引荐,无疑是一种“干预”,这对于地方招商引资来说危害不小,不仅可能导致资源的错配和浪费,还可能滋生腐败和不正之风,进一步损害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事到如今,到底是经由哪位“省领导”引荐,有没有利益勾连,不能稀里糊涂地过去。相关部门更应进行深入调查,还原事实真相,给公众一个交代。

一页薄薄的框架协议,既无实质约束,也无风险对冲,任由一个空壳“院长”借官方身份四处活动,俨然成了行走的“郏县名片”。闹剧终场,当地官员声称“没啥损失”“没骗到郏县啥”。然而,时间在等待中流逝,机遇在观望里溜走,地方的文化声誉也被透支挥霍。若最初有人追问一句“钱从哪来”,或者查一下苏文的身份,闹剧或许就不会上演。

这场“外籍院士”“苏辙后人”的投资闹剧,暴露了某些地方招商引资“病急乱投医”的浮躁与漏洞。苏文画的大饼越诱人,越映照出地方发展焦虑下甄别能力的退化。这荒诞剧落幕了,但若制度篱笆不扎紧,治理能力不提升,谁能保证下一个“苏文”不会卷土重来?

地方的发展,经不起这般虚耗。比33亿投资泡影更令人痛惜的,是白白流逝的时间、机会、声誉以及遭受重创的营商环境、文化生态——这恰恰是一座小城所输不起的。基层治理不能总靠打假曝光来纠错,唯有建立科学的招商评估机制、压实决策责任、打破“唯光环论”,才能避免下一个“苏文”乘虚而入。

撰稿 / 陈广江(媒体人)

编辑 / 徐秋颖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蕴含的体...   作者:何虎生(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辣椒晾晒忙   初秋时节,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种植的32.5万亩辣椒陆续迎来收获期,村民抢抓晴好天气,加紧进行辣椒...
高淳抗日斗争红色档案展首展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蔡伟)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来这里创业,不叫“入驻”叫“入...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许雯斐 通讯员 胡晓靓 从单人开放工位,到容纳6至5...
叹为观“纸”   赵洪雅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叹为观纸:中国古纸的传说与历史》,巧妙将《汉书》《后汉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