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夜话丨口臭5年,查出病变!身体的这些“信号”,别不当回事
创始人
2025-08-17 22:51:41
0

(来源:全国妇联女性之声)

近日

“28岁女子口臭5年查出胃癌前病变”

话题引发热议

一名女子体检时

查出幽门螺杆菌持续感染

胃镜结果显示为萎缩性胃炎伴肠化

已处于胃癌前病变状态

而她的父亲也曾因口臭

查出胃癌

目前正处于术后恢复的阶段

引发胃部疾病的幽门螺杆菌

究竟是什么?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被感染?

一文了解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人类消化道中的微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它主要寄生在人类胃部,被认为是引起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疾病有密切关系,70%的胃癌都和幽门螺杆菌有关,因此,它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1类生物致癌因子。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患者可能出现胃灼热、口臭、打嗝、胃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仅有小部分人会出现症状。

哪些人需要查查幽门螺杆菌?

1.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人

无论是否处于活动期,以及是否有并发症史,都应考虑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2.慢性胃炎患者

特别是那些处于活动期伴胃黏膜萎缩和糜烂的患者,以及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患者。

3.有胃癌或淋巴瘤等既往病史的人

由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这些患者应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4.长期服用特定药物的人

如长期口服奥美拉唑或阿司匹林的患者,这些药物可能影响胃黏膜,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

5.合并其他血液等慢性病史的人

如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这些疾病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

6.卫生习惯不良的人

饭前便后不洗手,经常用手直接抓取食物,或没有做好口腔卫生,刷牙不积极,没有定期消毒餐具等,也都有可能会传播和感染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通常采用四联法进行治疗,即一种质子泵抑制剂(抑酸药)、一种铋剂和两种抗生素。

  • 常用抑酸药有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

  • 常用抗生素有青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甲硝唑

  • 常用铋剂有枸橼酸铋钾、果胶铋

目前大剂量二联方案指双倍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抑酸药)联合每日≥3g(分3次或以上给予)阿莫西林的方案,也被推荐。但注意这种二联方案抗生素只推荐阿莫西林,所以在应用阿莫西林前,要明确有无过敏史,排除药物禁忌后才可使用,并在首次用药的30分钟内监测不良反应。

养成良好习惯,避免感染

1.实行分餐制

实施分餐制,并使用公筷、公勺是预防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有效手段,可以减少细菌通过唾液传播的机会,确保个人饮食卫生。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洗手,这样可以去除手上的细菌,减少感染的风险。

3.不要嘴对嘴给孩子喂食

通过把食物嚼碎喂孩子、将奶嘴或勺子放到自己口中试温度等行为,家长会将口腔中的致病菌传播给孩子。

4.定期对餐具进行高温消毒

餐具的清洁和消毒也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重要环节。定期对餐具进行高温消毒,可以有效杀灭细菌,确保餐具的卫生。

5.避免喝生水和吃生的食物

幽门螺杆菌可能在这些未经处理的食物和水中存活,通过饮食进入人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蕴含的体...   作者:何虎生(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辣椒晾晒忙   初秋时节,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种植的32.5万亩辣椒陆续迎来收获期,村民抢抓晴好天气,加紧进行辣椒...
高淳抗日斗争红色档案展首展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蔡伟)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来这里创业,不叫“入驻”叫“入...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许雯斐 通讯员 胡晓靓 从单人开放工位,到容纳6至5...
叹为观“纸”   赵洪雅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叹为观纸:中国古纸的传说与历史》,巧妙将《汉书》《后汉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