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创金融 徐康团队】结构比总量更重要,银行信贷结构有望调优
创始人
2025-08-17 21:56:46
0

(来源:小康金融)

市场回顾: 2025/8/11-2025/8/17主要指数沪深300上涨2.37%,上证综指上涨1.70%,创业板指数上涨8.58%。2025/8/11-2025/8/17沪深两市主板A股日均成交额12,764.86亿元,较上周上涨25.7%;截至8/14两融余额20,552.08亿元,较上周上涨2.27%。2025/8/11-2025/8/17申万银行指数周跌3.19%,跑输沪深300指数5.57pct。

银行周观点:结构比总量更重要,银行信贷结构有望调优。2Q25央行货政执行报告表示,社融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应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要营造适宜的金融环境,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更加强调结构的适配性,而非总量的增长目标。从社融的角度来看,7月社融增速继续走高至9.0%,而结构方面则呈现“直接融资强,间接融资弱”的特点,其中居民和企业部门的信贷需求均有所走弱。信贷走弱的背后或是居民和企业部门的资产负债表待修复。其中,居民部门主要是由于就业压力、财富缩水导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而企业部门则主要由于地方政府化债、打击资金空转、产能过剩行业“反内卷”政策导致信贷需求下降。与当前的收入水平相比,实体经济部门的债务压力较大。根据达利欧的债务大周期理论和辜朝明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单纯依靠居民和企业部门自身,难以实现债务的有效化解带来经济再度增长(比如日本),或需要国家财政和货币政策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美国)。我国财政也在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

首先,居民部门方面,一是促消费,二是稳房市。1)消费贷和经营贷贴息:促消费方面,8月12日,三部门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分别从供需两端提振消费。消费贷贴息方面,贴息利率为年化1%,约为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利率的1/3,贴息的单笔贷款额度上限为5万块。政策有效期为1年,具体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个人经营贷方面,对于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给予1%的财政贴息比例,单户享受的最高贴息金额1万元,发放主体为从2025年3月16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签订贷款合同的经营主体。不得重复享受中央财政其他贴息政策。那么财政贴息可以撬动多少消费贷?这与信贷的利率弹性有关。根据公开数据,2008-2019年中国信贷需求对利率的弹性大约在-0.68。在权益市场回暖的情况下,市场偏好有所提升,假设当前信贷利率弹性为-0.68,当前消费贷存量约为10万亿元,则预计将额外提振消费贷680亿元,占中国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0.14%(由于经营贷更多补贴存量客户,且存在诸多限制,这里暂不做测算)。2)稳房市:根据统计局,7月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7.65亿平方米,比6月末下降462万平方米,有所好转。目前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以及鼓励地方国企收购部分存量商品房。后续或将出台更多政策以稳住房价,居民中长期贷款需求或有望回归合理区间。

其次,企业部门方面,行业结构调优,加快过剩产能出清,鼓励新兴科技领域发展。1)过剩产能出清:过去几年,汽车、光伏、锂电池、钢铁、水泥等多个行业卷产能、卷价格,越来越多企业陷入增收不增利甚至亏损的境地,负面影响不断扩大。本轮国家推出“反内卷”的关键举措是优化产能,产能过剩行业进行减产限产。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中长期资本开支,进而影响企业的中长期贷款需求;2)鼓励新兴科技领域发展:今年二季度,央行等部门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 亿元,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截至 6 月末,科技贷款余额达44.1 万亿元,同比增长 12.5%,较同期全部贷款增速高 5.8 pct。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今年以来保持在 20%以上的增速。新增贷款结构已由2016 年的房地产、基建贷款占比超过 60%,转变为目前的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贷款占比约 70%。在新兴领域发展壮大下,企业有效信贷需求有望随着中短期过剩产能调整结束后继续恢复活力。

投资建议:略。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城投和地产风险暴露、信贷投放不及预期。

数据

数据追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深刻理解“第二个结合”蕴含的体...   作者:何虎生(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
辣椒晾晒忙   初秋时节,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种植的32.5万亩辣椒陆续迎来收获期,村民抢抓晴好天气,加紧进行辣椒...
高淳抗日斗争红色档案展首展 (来源:新华日报) 本报讯 (蔡伟)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来这里创业,不叫“入驻”叫“入... (来源: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许雯斐 通讯员 胡晓靓 从单人开放工位,到容纳6至5...
叹为观“纸”   赵洪雅著、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叹为观纸:中国古纸的传说与历史》,巧妙将《汉书》《后汉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