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单日狂扫359亿元!资金借道ETF加速流入港股,ETF主导港股定价初现端倪
创始人
2025-08-17 21:15:53
0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ETF正重构部分港股核心板块的定价体系。

  8月15日,南向资金净买入港股358.76亿港元,单日净买入金额创下互联互通机制启动以来的新高,截至当日,今年以来,南下资金净买入港股金额已达到9389亿港元,继续刷新年度纪录。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主题ETF在南下资金中扮演重要角色,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获超百亿资金净流入的9只股票型ETF中,6只ETF为港股主题ETF。资金不断借道港股主题ETF净买入港股,并推动港股估值修复,在一些行业板块中逐步争夺定价主导权。

  三大主题领跑,资金借道ETF加速流入港股

  今年以来,港股主题ETF延续了资金流入的强劲态势,在互联网、非银金融和创新药主题上的表现尤其突出。

  Wind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规模增加177.03亿元,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增长133.09亿元,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也净增96.97亿元。创新药与科技主题同样获得资金追捧,华宝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ETF、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等产品纷纷跻身增量前列,整体来看,十余只港股ETF在单月内的规模增长都超过20亿元。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观察,截至8月15日,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今年以来的净增规模已达469.18亿元,位列市场第一;汇添富恒生港股通中国科技ETF、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则分别增加215.97亿元和186.11亿元。与此同时,创新药、恒生科技等细分主题ETF规模增长也均突破百亿元,显示出资金对科技创新和医药赛道的长期关注。

  整体而言,港股ETF市场正出现明显的扩张态势,龙头产品与细分主题齐头并进,资金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推动资金持续涌入的核心原因仍在于业绩表现的亮眼。以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为例,今年以来涨幅达到37.14%,在同类产品中排名前5%以内,显著跑赢沪深300指数。

  券商中国记者注意到,该基金规模自2024年底至2025年年中已实现翻倍,如今又在下半年持续放量,最新规模再度大幅攀升。其跟踪的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的前十大重仓股包括小米集团、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美团及金山软件等,均是港股市场中具备代表性的龙头互联网企业。

  非银金融主题ETF同样交出亮眼成绩单。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年内收益率高达64.89%,位列同类产品前1%。在业绩强势的带动下,该基金下半年以来迎来资金爆发式流入,规模快速扩张。其跟踪的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指数,重仓股覆盖中信证券、香港交易所、中国银河、国泰海通、华泰证券等一系列头部券商与交易平台标的,充分受益于资本市场活跃度的提升。

  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年内收益率超过50%,成份股覆盖了港股保险、券商、期货等金融机构,其中国泰君安国际、易鑫集团、山高控股、新华保险年内涨幅均实现翻倍。

  值得注意的是,年初至今获超百亿资金净流入的9只股票型ETF中,6只ETF为港股主题ETF,如富国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获超360亿元资金净流入,工银国证港股通科技ETF、广发中证港股通非银行金融主题ETF、易方达中证香港证券投资主题ETF、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和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科技ETF均获超百亿元资金净流入。

  资金借道ETF加速流入港股市场,在业绩与规模的双重驱动下,港股ETF正成为境内外资金布局中国资产的一大抓手。

  ETF主导港股定价初现端倪

  南下资金借道ETF持续买入港股,对港股定价体系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尤以在港股上市的券商H股表现最为突出。

  港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近期,10余家港交所上市的券商公司披露过易方达基金持股超过5%的信息,包括广发证券、中信证券、中州证券、光大证券、国联民生、中信建投、招商证券、东方证券、中金公司、申万宏源、中国银河、华泰证券等。

  业内人士分析,这是因为易方达基金旗下香港证券ETF规模大增,导致被动补券买入了指数成份股。易方达香港证券ETF跟踪指数显示,共有16只成份股。伴随该ETF规模的急剧攀升,对成份股的持股比例陆续超过5%。此外,广发基金旗下港股通非银ETF成份股中也有不少港股券商,该ETF的规模从7月初的45.59亿元,增加至最新的171.49亿元,对港股券商行情产生助推作用。

  券商公司H股的表现甚至远好于A股,如广发证券、中金公司、中国银河、中原证券(H股简称中州证券)在港交所年内涨幅分别高达93.34%、80.26%、80.23%、76.73%,而这些公司的A股年内表现分别为34.36%、12.85%、21.55%和8.34%。

  历史上看,港股是独特的 “离岸市场” 生态,公司定价长期由外资主导,公司估值常因外资对政策风险、地缘博弈的敏感而上下波动。近年来,尽管内资通过港股通持续净买入港股公司,不过难抵外资净流出规模,港股公司估值因海外等各种原因遭遇估值压制。内资对港股估值的定价权极为有限。

  这种现象在2025年发生重要转折。一是外资资金净流出趋势式微,二是南下资金加速净买入港股,尤其是ETF资金作为南下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为港股带来增量资金,影响力日益凸显,推动定价权从“海外资本”向“内地资本”倾斜。

  Wind数据显示,挂钩港股通互联网、恒生科技、港股通创新药、国证港股通科技、中证港股通科技、香港证券、港股通非银指数的ETF今年规模分别增长532.77亿元、469.8亿元、254亿元、218.62亿元、202亿元、186亿元、163亿元。仅挂钩上述7只指数的ETF规模今年就增长了超2000亿元。

  从存量来看,港股市场上外资资金占比仍然是大头,不过受到ETF资金的持续净买入,其大规模的买卖行为直接影响了部分港股的供求关系,在定价中开始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相关个股的估值得到重塑,进而带动整个指数的估值修复,尤其是恒生科技、创新药和非银金融三大领域的定价机制,正系统性脱离过往由外资主导的模式,转向南向资金驱动的估值体系。

  “港股这次真的不一样”

  机构普遍认为,当前港股估值修复远未结束,借道ETF布局仍被认为是投资者参与港股定价体系变革的最优解。

  “2025年至今,港股市场常常被称为‘这次真的不一样’ 。”华泰柏瑞基金指出,其背后是支撑港股市场韧性表现的几重新变化:增量资金充裕且南向资金定价权提升、新兴产业成长空间清晰、市场整体风险偏好提升、估值相较海外市场具有较高吸引力等。

  富国基金的基金经理宁君表示,虽然今年港股非常强势,A/H溢价大幅收窄,但判断估值高低,关键要看代表公司、核心资产的估值水位。当前,互联网行业或仍处于机遇期,创新药、新消费龙头或未普遍高估,特别是外资对中国股票处于历史性低配状态,这种悲观预期的反转或将为港股提供持续动力。

  广发基金指数投资部分析,业绩驱动叠加流动性改善,港股科技板块修复动能增强,在长周期考核与分红险转型驱动下,或可关注港股非银板块配置价值。此外,CXO热度或将推动港股创新药热度保持,创新药行业海外授权叠加国内市场逐步回暖,CXO有望加速发展,其中能够服务出海企业的CXO公司有望率先恢复。

  而从更长期的维度观察,华泰柏瑞基金认为,美元信用受损的背景下,全球金融货币格局重塑成为长期命题。弱美元趋势下,人民币汇率体现出强劲韧性和提升空间。港股市场作为全球最大人民币离岸市场,兼具南向资金的流入支撑和外资视角的再配置吸引力,因而被赋予了不同以往的、更全面和更长期的配置价值。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新《徐州市集中供热条例》10月... 转自:扬子晚报近日,经徐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修订通过,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
8月18日,北京有分散性降雨,...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北京市气象台8月17日23时发布天气预报:今天后半夜多云间阴,有分散性阵雨或雷阵...
国资专业化整合提速 年内国有控... 转自: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吴晓璐 杜雨萌    8月18日,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打破36项省级纪录   本报讯 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2025年海南省中小学生游泳比赛于近日落下帷幕。来自海口、三亚、文昌...
热巴好起来了!人民日报对其专访...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创作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