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研报虎)
2025Q2新增贷款投放延续提质增效,正确理解信贷节奏阶段放缓
截至2025年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68.6万亿,同比增长7.1%。结构上看信贷资源继续向“五篇大文章”集中,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经济贷款同比增长12.5%、25.5%、11.5%、43.0%、11.5%,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本次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专栏①、②分别展开介绍普惠和科创金融支持情况,其中普惠小微贷款余额35.6万亿元,科技贷款余额44.1万亿元,二者2025上半年合计新增约6.8万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53%。从银行角度理解投向变化,一是新增贷款风险更低,银行不再为信用扩张而过分下沉客户;二是信贷节奏阶段性放缓可能说明低效信贷的挤出,“量价”更加平衡。
存贷“反内卷”见效,贷款定价或有合意底线,关注存款搬家中的成本降幅
“过度减点”贷款减少,贷款利率暂时难突破成本线。2025Q1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将贷款定价减点情况拆分为[0,LPR-1%)、[LPR-1%,LPR-0.5%)、[LPR-0.5%,0)三个区间,本次报告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边际变化:[0,LPR-1%)区间贷款占比6月环比5月压缩2 pct,侧面反映央行对贷款定价的“合意水平”愈发关注,超低价贷款或受自律约束。我们估算当前企业一般贷款定价的成本线约为2.71%,零售按揭约为2.94%,暂时贷款利率或较难突破。因贷款FTP锚定LPR并参考实际负债成本变动,下阶段贷款利率下行需LPR降息引导或银行实际负债成本改善配合。新起息存款价格实质性下降,下阶段关注存款“财富化”进程中,付息率是否如预期改善。从融360数据观测,5月开始跟随挂牌调整,银行新吸收存款付息率出现快速下降,我们认为本次挂牌调整中小行的跟进速度更快,2025年6月一年期定存起息价格约1.29%,三年期约1.69%,分别较3月下降28BP、35BP,存款定价“反内卷”也开始看到效果。我们看好2025H2息差企稳的核心逻辑是高息定存的到期重定价,由于股市情绪提振,存款活化及非银化自7月起加速,存款搬家中的结构变化会否对冲降成本效果需紧密关注。
货币政策:“防空转”侧重稳息差,预计资金面暂时不会收紧
在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上,央行再次提及“防范资金空转”,但或基于实体融资成本有效下降的考虑,去化一些低效存贷业务稳息差。现阶段存款“财富化”初期,银行的负债稳定性面临挑战,央行对流动性的主导权在提升,我们认为适度宽松的政策仍需落实落细,资金面因此收紧的概率不大。
投资建议:低利率时代的价值重估,银行的稳定红利属性具有稀缺性
低利率大资管时代,居民财富或向稳定股息权益方向转移,继续看好经济动能的稳步回升以及银行估值抬升。我们认为2025年银行经营业绩将基本保持稳定,主要基于资负结构优化、息差降幅收窄、零售风险可控、债券流转贡献业绩等几方面考虑,银行红利属性将获得加持,保险中长期资金、公募低配资金等或将继续推动板块行情持续。受益标的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等。
风险提示:净息差超预期收窄;部分企业经营情况不佳传导至信用成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