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翻倍股群体是观察A股结构性行情最生动的窗口。投资者借此可以了解,资金流向与产业政策如何精准塑造了这些“赢家”。
伴随沪指创下四年新高,截至8月15日,两市已有313只股翻倍(年初至今涨幅大于等于100%,下同)。这些翻倍股并非散点分布,而是高度集中于算力、人形机器人、创新药、固态电池等赛道。同时,小微盘股也是今年翻倍股的主力军,近七成翻倍股在行情启动时(今年1月1日)的市值还不到50亿元。
资金深挖热门赛道
根据第一财经统计,1月1日~8月15日,两市5424只个股的平均涨幅为29.92%,中位数为18.74%,其中,翻倍股数量为313只,占比5.77%。
投资者要在5000多只个股中挑中占比不足6%的翻倍股,并非易事,但总体来看,本轮行情中的翻倍股超六成分布于政策强驱动的科技创新领域,呈现出结构性特征,涵盖人工智能算力/应用、军工、人形机器人、固态电池、创新药等,传统行业仅消费电子复苏链、资源品局部现身翻倍股。
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划分,313只翻倍股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机械设备、基础化工、计算机、电子及电力设备,分别有57只、54只、25只、24只、19只及19只,另外,通信与军工各有11只、12只。这八大行业囊括了固态电池、军工、创新药、光模块、人形机器人、液冷等热门赛道,共计诞生196只翻倍股,占比63%。
梳理这些翻倍股的行业分布与题材概念,均具备三要素:政策自上而下推动明确、行业发展空间大且景气度高、催化剂密集。年内政策聚焦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数据中心与算力等科技领域发展。政策暖风频送的同时,AI算力需求爆发(训练芯片、液冷)、人形机器人处于量产前夕(减速器、传感器)、低空经济场景落地(eVTOL整机、空管系统),远期市场空间打开估值天花板。伴随资金流入,这些个股在上涨过程中带动赚钱效应增加,吸引了更多资金进入市场,形成“资金推动价格,价格吸引更多资金”的正反馈循环,使得这些强势股具备更强势的延续性。
以涨幅前20的个股为统计样本,其行业分布相对更集中,其中生物医药5只,电子与国防军工各3只,基础化工、轻工制造和通信各2只。若拉长时间线看,部分高景气度行业的龙头个股,其在创下阶段新高后持续上涨的幅度令投资者惊叹。
2025年A股涨幅前20名(截至8月15日,数据来源:Wind)截至目前,A股年内涨幅最高的是上纬新材(688585.SH),达13.57倍,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基础化工,因为存在被智元机器人借壳的预期,上纬新材在20个交易日内暴涨13倍。算力产业链的胜宏科技(300476.SZ)跻身英伟达供应商,估值一路飙升,2024年2月以来累计涨14.7倍,今年累计涨450%。医药行业的广生堂(300436.SZ)近7周上涨384%,年内累计上涨412%。
长城军工(601606.SH)与北方长龙(301357.SZ)的走势类似,两只个股均在6月后半个月里实现翻倍,随后横盘整理了约20个交易日,8月以来再涨约70%,使得年内涨幅超过三倍。
市场资金围绕高景气度行业做多之外,也在不断挖掘这些行业的细分赛道,这一现象在算力产业链体现得较为突出。AI算力需求高速增长,带动了高端PCB与光模块(CPO)的需求,二者深度绑定海内外AI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浪潮,这两大分支赛道也诞生出新易盛(300502.SZ)、源杰科技(688498.SH)、南亚新材(688519.SH)、景旺电子(603228.SH)等多只翻倍股。
随着高端PCB与光模块估值不断拔升,液冷板块成为资金挖掘AI算力产业链的另一大细分赛道。数据显示,液冷板块33只个股年内平均上涨43%,8月以来的平均涨幅为20.3%,尤其是上周,液冷板块表现得相当活跃,飞龙股份(002536.SZ)三连板,英维克(002837.SZ)、腾龙股份(603158.SH)周内均涨超30%。
开源证券的研报称,液冷深度绑定AI算力发展,有望成为下一个光模块或PCB。民生证券认为,液冷板块近期有诸多边际变化,包括海外液冷龙头调升指引、适配液冷的机柜+交换机加速推向市场等,均表明液冷行业的底层逻辑正在加速落地兑现,配备液冷散热逐步成为算力产业链的主流趋势。
中小市值霸屏翻倍股
今年以来,全A股指中,微盘股指数的表现最为惊人。截至8月15日,万得微盘股指数年内上涨55.71%,领涨全A指数,大幅跑赢沪深300、上证50等主要股指。上周二(8月12日)盘中,万得微盘股指数创下历史最高的50.45万点。
微盘股指数领涨市场的背后,是中小市值翻倍股的推波助澜。根据记者统计313只翻倍股今年1月1日收盘的市值分布,近七成翻倍股在行情启动前的市值还不到50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1月1日收盘,313只翻倍股中,只有12只市值超过200亿元,其中2只超过400亿元,工业富联(601138.SH)是唯一的千亿市值股,其时市值为4271亿元;CPO龙头新易盛的市值达819亿元,紧随其后。280只个股市值在100亿元以下,占比89.4%,不足50亿元市值的有215只,占比68.7%。
涨幅前20名的翻倍股中,有15只年初时市值不到50亿元,联合化学(301209.SZ)、瑞晟智能(688215.SH)、塞力医疗(维权)(603716.SH)、汇金股份(维权)(300368.SZ)等个股市值更是不足30亿元。此外,热门赛道龙头的估值拔升尤其迅猛,胜宏科技年初市值为363亿元,该股在上周市值一度突破2000亿元。
“翻倍股是理解A股结构性行情的钥匙,它既是政策与产业共振的胜利,也是流动性博弈的缩影。从资金做多趋势获利的角度来说,中小市值的股票更具弹性,也是游资和量化资金容易实现超额收益的品种。”某上海私募基金人士对记者说,“今年的结构性行情特征是主题炒作和情绪升温,聚焦在政策支持、有巨大发展空间的几大赛道,这些产业具备长期发展趋势且正处于萌芽期,小公司更易展现‘从0到1’的突破性但业绩难在短期内被验证,即使业绩尚未兑现,但AI、机器人等行业未来2~3年的高增长确定性,是支撑其估值跃升的核心。”
目前是A股中报披露的时间窗口,只有37只翻倍股发布了中报,多数公司即将迎来业绩验证。截至发稿,313只翻倍股平均市盈率超过80倍,部分个股的市盈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