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器人马拉松到机器人运动会,北京再次成了世界机器人竞技的“破冰者”。正在进行的2025全球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见证了“智能体”如何在竞技中跃向现实应用。
三天赛程,280支队伍、500余台机器人轮番亮相短跑、足球、拳击、药品分拣、清洁服务等20多项竞技和实战场景任务比拼。这已不仅是一场技术展示,观众们热情聚焦“机器人摔跤”,将“机器人赛跑、跳高”的瞬间拍成短视频刷屏网络。
赛场上惊喜不断:机器人跌倒后立刻爬起,足球赛中多台机器人默契协作,但又时常临门一脚球被弹出。赛事本身,就是技术实用化的一道门槛。跌倒与爬起,恰恰展现出机器人的“成长性”。
比赛现场更像是一个定义未来智慧城市的“标准场”,各项实用性场景竞赛,正推动技术更贴近真实生活需求。与此同时,比赛现场不仅测试了技术水平,更在构建产业生态。
值得一提的是,上个月全球机器人足球赛的最高水平还是3对3,而这次北京首次实现了5对5对抗。大赛组委会为此制定了新规则,如避免冲撞守门员、必须先传球再射门等。这些“北京标准”将有力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定位、协调等关键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