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吉林网)
转自:中国吉林网
8月16日,又是一个周末。
16时,随着 “步行模式” 的再次开启,这条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街,瞬间变身吉林文旅创新的鲜活样本。
火!火!火!
上周的人潮余温尚未散尽,这场融合了历史底蕴与新潮活力的盛宴,便已热热闹闹再开席。
是什么让新民大街成为吉林文旅的 “流量密码”?又是什么让这条老街愈发亲民、愈发鲜活?跟着中国吉林网记者的脚步,去感受这场文旅创新带来的独特魅力。
步入新民大街,新民市集的热闹先一步撞进眼里。
这里可谓是吉林特色的名品市集。以吉林人参、木耳、大米等特色产品为主的25个特色展位,以真不同、鼎丰真、东发合等老字号为主的28个品牌,以特色非遗、文创产品为主的18个品牌……“走在新民大街既能感受历史建筑,转头就能买到长白山人参,这历史和现实的衔接太妙了!”来自上海的游客吕女士正在购买长白山人参,言语间满是对吉林文旅融合创新的赞叹。
逛累了抬起头,新民漫游的队伍正缓缓驶来。14辆一汽品牌车组成的车队像流动的风景线,“这些车,都是咱吉林造的,就是气派。”人群中传来对家乡不吝啬的赞许声。
特警车、巡警摩托、文旅音乐巴士、迷你小车慢慢驶过,市民、游客纷纷举起手机追着拍,流动的景观与静态的历史建筑相映成趣,正是吉林文旅创新中“动静结合”的生动注脚。
暮色刚擦过屋檐,新民演艺的气氛烘托起来。
“爸爸,那是什么节目?”
“刀马旦。”
8月16日17时许,行走在热闹的新民大街,循着一对父女的聊天声,向人群中望去,身穿戏服的演员正在表演,翎子随着转身的动作在空中划出漂亮的弧线。传统艺术在街头绽放,让文旅创新有了更接地气的表达。
华灯初上,长春历史文化博物馆主舞台的街头音乐会如约开场,台上歌手们倾情献唱,台下的荧光棒晃成一片星海。
“上周来都没来得及看节目,就是一顿买吃的,这周特意又来好好感受一场现场。”市民柳先生举着荧光棒说,在文物扎堆的地方听现代音乐,这种碰撞真的太有感觉了,刚刚朋友刷到朋友圈馋坏了,下周要专门从外地飞过来玩。
……
这条街的热闹从不是简单的喧嚣。
老字号的酱肉里,炖着历史的滋味;
非遗技艺的纹路里,刻着街区的记忆;
音乐会的节奏里,跳着时代的脉搏;
……
游客们的惊叹声中藏着答案:
新民大街的魔力,正在于它让烟火有根脉,更在于它以文旅创新为笔,为城市写下了鲜活的注脚。
或许这就是新民大街最动人的地方:
它让我们看见,一座城市的活力,从来不只是车水马龙的匆忙,更是把根扎在传统里,却始终朝着阳光生长的模样。
明天,新民大街,精彩继续!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彭绅
摄影 张秋磊
摄像 孙上修
初审:韩方宇 复审:侯薇终审:张彦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