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米田径赛比赛过程中,有的机器人大步快跑,旁边的操作员差点赶不上;有的机器人悠闲地迈着小碎步;还有的机器人拐着弯前进。
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北京灵翌科技的机器人以6分34秒的成绩取得冠军。
灵翌科技是宇树科技在北京的子公司,这次出战的选手是人形机器人H1,就是今年总台春晚同款表演机型。
所有参与跑步比赛的机器人中,“具身天工Ultra”是全场唯一采用全自主导航系统,全程无需人工遥控器操作的选手。
赛场上,“具身天工Ultra”能自主识别赛道分道线,全程稳定保持在规定赛道内,身旁的人类操作手主打一个陪伴。
除此之外,本次运动会还包括人形机器人的群体舞蹈、单机舞蹈、武术和自由体操等表演赛项目。这类项目重点考查的是机器人对于一些特殊难度动作的完成程度及完成动作时与音乐的配合度。
由北京舞蹈学院带来的人机共舞作品《秦俑魂》,9台机器人和1名舞蹈演员的群舞让人眼前一亮,最终综合评分位列第一。
本届运动会还设置了观赏性和娱乐性更强的外围赛事。在篮球赛、乒乓球赛、自由搏击等对抗性、互动性较高的项目,观众能近距离打卡新科技,感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精准!人形机器人上演“工厂大挑战”
本次运动会特别设置场景赛,聚焦在工厂、酒店、医院、仓储等场景下的实际应用操作,例如医院场景中的药品分拣和拆药分装,酒店场景中的迎宾服务和清洁服务,仓储场景中的物料搬运和整理等。
在物料整理项目,来自广东的机器人选手将汽车零部件从1号物料箱整理到2号物料箱,会有识别、抓取、决策、投放的过程。
长杆长度12厘米、直径8毫米,机器人要把长杆准确抓取并放入直径只有10毫米的孔洞内,误差只在2毫米之内。
打样!这是检验创新成果的综合平台
比赛首日,记者观察发现,无论是参赛队伍,还是现场观众,大家都报以积极宽容的态度。
虽然近些年机器人技术发展取得很大进步,但离我们的理想状况还有不小差距。通过各种挑战及真实场景的测试,推动人形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今天的跌倒是为了明天能够更好奔跑、更快更好走进人类的生活。
编辑 | 杜小溪
监制 | 柳璐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智能制造与装备产业处副处长梁洪郡表示, 从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到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等多种综合竞技运动会,是一个检验成果和创新成就的综合平台——
这是交流的平台。现在可能机器人运动会交流的还是制造者和编程人员,“以后的运动会可能是机器人之间的交流,它们可能会问今天你用的是几号润滑油,你的螺丝是用的几号。”
这是检验成果和创新成就的平台。“在赛场上大家一起跑一跑,比拼一下,就知道创新研发、技术突破的方向是不是正确,有没有成果。”
这是创造拓展行业场景的机会。“在工业、酒店、药房等场景训练结束之后,人形机器人能够尽快进入场景实现实际应用。”
来源 | 新闻联播(ID:cctvxwlian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