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世界雕塑园 邂逅跨越山海的非洲艺术
创始人
2025-08-16 22:56:50
0

8月16日

“雕塑无界·青春无限”

长春世界雕塑园主题活动

火热开启

当踏入位于园区东北角的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那一刻,一场跨越山海的非洲文化之旅就此启程。馆内收藏了来自坦桑尼亚、马拉维、赞比亚等非洲国家的雕刻、绘画等艺术品近9000件,是近50年来藏品最好、体量最大、参加创作的知名艺术家最多、类型最为齐全的非洲马孔德现代雕刻艺术展,让市民游客在长春便能沉浸式领略遥远非洲大陆的艺术风采,探寻其文化奥秘。

Part.01

艺术为桥——

开启中非文明对话

步入展馆,一面如星河倾泻般的汀嘎汀嘎绘画墙映入眼帘。“哇,太壮观了!太震撼了!”参观者的声声惊叹足见其精美。701幅0.4米见方的画作,以浓烈的色块绘就非洲大陆的鲜活底色。

步入一楼展厅,玻璃展柜中的两幅汀嘎汀嘎绘画原作格外引人注目。“这两幅作品创作于1972年,虽经历50余载,但作品颜料在纤维板上沉淀出的温润光泽和极具表现力的线条,将非洲人的日常劳作与信仰定格成永恒。”长春世界雕塑园工作人员何岸莲介绍,汀嘎汀嘎画派最动人之处便在于它的可亲近性——绚丽的色彩、独特的技法,连青少年都能模仿。

若说绘画是架起文化共鸣的轻盈之桥,那么,巨型马孔德群雕便是承载着厚重文明的坚实之桥。一尊由整根非洲红木雕琢而成的“生命树”矗立在展厅内。这座木雕高4.2米、重2000千克,60余个人物被以摞叠的姿态雕刻在树段周围,或劳作、或欢歌、或沉思,马孔德人的生活场景一下子“活”了。

“这个群雕是坦桑尼亚传统的艺术瑰宝,常被作为国礼赠予外国元首,是两国交往中最高规格的情谊见证。”解说员于雪的话语里满是敬意。而在这些雕塑背后,还藏着一段温暖的捐赠故事:2003年,李松山、韩蓉夫妇将535件马孔德艺术珍品赠予长春,长春市政府为之建造“马孔德艺术博物馆”;2011年春,夫妇二人再度捐赠马孔德雕刻,如今,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便成了这段跨国情谊的永久归宿。多年来,它始终以艺术为媒,让中非文明在交流中愈发璀璨。

Part.02

展品为窗——

窥见非洲烟火之气

跟随参观者的步伐前行,宏大的雕塑渐渐退场,细碎的日常迎面而来——手杖、刀、碗、叉等一件件带着烟火气的展品,为大众推开了一扇瞭望非洲之窗。

非洲家居展区里,由中非工匠共铸的作品格外动人:雕花座椅上,非洲部落的图腾纹样缠绕着中式家具的沉稳线条;独特的床铺床柱上,东非草原的羚羊、长颈鹿跃然其上,同时又保留着中式床架的实用结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并非非洲民居的原型,而是两国工匠萃取中非家居精髓的创意之作。”正是这种“不复制、只融合”的巧思,让每一件家具都成了奇妙的共生。

展柜中,马孔德人的生活美学更显鲜活。乌木梳子齿长近0.1米,是专为梳理非洲人卷曲长发而生的“定制款”,梳体雕满藤蔓与图腾;小巧的木雕刀,刀刃锋利,刀柄则刻着羚羊纹和几何图,实用与美观相融;缀着花纹的手杖、打磨光滑的手镯、串着木珠的项链……从实用家居到精巧器具,这些展品串起了非洲的过去与现在。

Part.03

以木为语——

聆听非洲大陆故事

拾级而上,二楼展厅里,一件件马孔德木雕静静伫立。从指尖大小的挂件到数米高的巨型群雕,这些艺术作品以“木”为语,将非洲大陆的神秘故事讲述给了每一位参观者。

其中,最令人震撼的莫过于“西泰尼阵列”——这是数名年轻的马孔德雕塑家近10年间创作的乌木西泰尼作品。“西泰尼这类雕刻是马孔德艺术的精髓,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工作人员介绍道,创作西泰尼作品需要具有极高技艺,一般作者在四五十岁时会进入创作鼎盛期,成功者更会创立自己的风格。

展台上,有的木雕扭曲如火焰,有的线条如流水,艺术家运用变形、夸张、错位等手法,为作品赋予新奇而震撼的效果。

“马赛族人”群雕则是另一番景象——大小不一的木雕人像,重现了马赛族牧民的日常场景。

移步至“云形雕”展位处,乌木的抽象美被体现得淋漓尽致。木材天然扭曲的线条,被雕琢成流动的云等形态。“这是创作者雕刻时看到天空中变化多端的云彩,获得灵感而创作的,因此得名‘云形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因为它没有具象的造型,以流畅的线条构成主体,所以也有些西方人将之称为“抽象派”。

展厅里还藏着一处有趣的风景:参观者的身影。在这个最为灵动的“动态展区”,记者注意到,有人俯身凑近微型图腾,目光相对的瞬间,似乎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有人特意调整姿态,学着雕像的手势摆出同款造型并按下快门……人与艺术的自然互动,让原本静止的木雕拥有了呼吸感,也让那些沉睡的非洲古老文明,在当代人的注视中持续“生长”。

走出博物馆时,乌木的纹理、雕塑的刻痕仍在记者脑海中清晰浮现——它们是文化的基因片段,将非洲的太阳、草原、劳作……压缩进一件件作品中,在长春化作一场诠释生命、传承与审美的文化盛宴,在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中续写着永不褪色的艺术共鸣。

来 源:掌上长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教育专家在芬兰共议中国教育创新... (来源:千龙网)新华社赫尔辛基8月15日电(记者朱昊晨)第五届PDC国际教育大会15日在芬兰首都赫尔...
李玉莲:一把剪刀绘春秋 ●郭曼玉 8月6日清晨,阳光透过窗子,洒在十三师黄田农场朝阳社区居民李玉莲家中铺着红宣纸的木桌...
铁路货运忙 经济活力足 工作人员装卸货物。图片由青藏铁路物流中心提供西海新闻记者 徐变银8月12日,记者走进青藏铁路物流中心...
第五届“饮水思源·探秘三江源”... 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赵俊杰)8月11日至15日,第五届“饮水思源·探秘三江源”公益活动圆满举行。本...
立秋后宜养肺,中医支招滋阴润燥 (来源:千龙网)新华社长沙8月16日电(记者 帅才)中医认为,立秋后,养生原理需顺应“秋收”规律,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