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千龙网)
层层叠叠的龙脊梯田如碧色天梯,从山脚盘绕至云端,晨雾漫过田埂时,整座山都浸在缥缈的诗意里,坐落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镇的研学基地,便藏在这片秀美画卷的褶皱处。在研学基地里,拿起锄头、打鼓桶、水碾子等农耕时期器具模型,显示屏上便会播放该器具简介与应用场景;和智能机器人对话,便会展示龙脊梯田42道农活耕作工序。这个广西首家以机器人与人工智能为主题的研学基地,正为孩子们上演一场农耕文明的沉浸式盛宴。
“‘龙脊之下’研学中心是2025年龙胜县借助粤桂财政帮扶资金打造的‘农耕+科技’融合项目,总投资990万元,其中600万元来自粤桂财政帮扶资金。”运营负责人杨涛指着研学中心的功能区介绍,“参加研学的孩子们可以在这里用编程复原瑶族织锦图案,能组队设计‘梯田巡检机器人’,还可以沉浸式体验梯田四季变迁。中国移动提供的5G网络与智能交互技术,让这些体验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在研学基地,我体验到农耕文明不只是课本插图,更是梯田下的农耕智慧。我不仅可以通过两个影片故事了解龙脊镇的历史,还希望通过学习编程交互,设计更好的程序把梯田的美带给外地的观众。”在研学中心体验的五年级学生石秉承和记者分享道。
“龙脊之下”研学中心的运营,不仅提升了龙胜的旅游吸引力,更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研学项目延长了游客在龙脊镇的停留时间,带动了餐饮、住宿、手工艺品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增长点。
除了带动周边文旅经济,研学中心的收益更是直接惠及龙脊镇。根据粤桂协作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的租金收益、门票分成、机器人与文创产品销售利润等,要为15个行政村的集体账户分红。“今年预计向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粤桂协作资金投入的村集体分红60万元,这些钱有的用来修水渠,有的用来培训农户,真正让发展成果留在乡村。”龙胜县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沿着研学中心旁的石板路往山坳里走,百香果藤蔓爬满了支架,如绿色的天幕遮蔽了暑热。几位穿着少数民族服饰的阿嬷阿姐,正坐在藤蔓下的竹凳上,对着手机镜头热情吆喝。“家人们看过来!我们的百香果刚摘的,九分甜一分酸,咬一口汁水直流!”伴随着直播间的人数增加,手机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
“梯田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等地理特性为百香果提供了有利的种植条件,我们村500余户农户,400余户种植百香果,种植十余年了。近年来为了把果子卖到全国各地,还联合中国移动增设了24小时直播间,不仅能实时展示百香果从开花、结果到成熟的全过程,还能让消费者看到果园里的生态种植方式。”金江村村委会副主任蒙呈南喜笑颜开。
据介绍,《龙胜各族自治县2025年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优势农业产业品牌打造以奖代补实施方案》专门针对百香果销售推出相应政策:域内发货的快递费、异地发货仓建设、线下直销点建设,只要经营主体达到标准,都能获得相应奖补。通过资金补贴来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龙胜高山百香果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正带着“一果知山韵,一口尝百香”的独特魅力走向全国消费者。
从“看梯田”到“学农耕”,从“卖果子”到“卖风景”,龙脊梯田的蜕变,是传统农耕文明在现代科技与农业相结合中焕发新生的缩影。依傍龙脊梯田的龙脊镇,当研学中心的灯光与梯田的星光交相辉映,当直播间的吆喝与山间的鸟鸣和谐共鸣,这片古老的田埂上,正生长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百姓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记者 庞博)
上一篇:点赞!郑钦文感动中国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