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这应该是当下关于中国经济的最大共识,而在一步接一步出台的提振消费政策“红包”中,我们也逐步认识了财政稳定器的作用。也就是说,多样化提振消费,关键还是看财政发力。
8月12日,财政部联合商务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促消费、扩内需的手段,再次升级。
8月13日,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解读,这是中央财政首次对个人消费贷款进行贴息,范围涵盖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等领域消费,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政策实施期为1年。
这是消费端,还有供给端,重点是消费领域的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聚焦餐饮住宿、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8类主要消费服务领域。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可以贴息1年。
廖岷副部长说,这是拿“真金白银”来助力居民更好消费,助力经营主体提升消费的服务水平,廖岷还引用媒体说法,这是消费贷款领域的又一次“国补”,两项贴息政策是提振消费的又一次创新探索,可以和正在实施的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形成“组合拳”,让人民群众在消费过程中得到“国补”更多的实惠。
可以这么说,国补是大力出拳,因为只要有消费就能享受国补,而贴息是出奇招,满足使用消费贷款消费的个性化需求。
如果我们再回顾一下最近一系列的优惠补贴政策就会发现,财政政策的的确确已经成为提振消费、保证民生的定盘星,这是一个正向而且合理的趋势,未来提振消费,就还得看财政支出的力度有多大,范围有多大以及多精准。
7月28日,中办、国办印发《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育儿补贴制度从2025年1月1日起实施,补贴对象为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至其年满3周岁。育儿补贴按年发放,补贴标准为每孩每年3600元。育儿补贴不分城乡、民族和区域,实现三孩生育政策下家庭支持的全覆盖。
8月5日,国办发布《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在国新办上的解读是,新出台的政策有四个原则,强化普及普惠,稳妥有序推进,加大政府投入,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中央财政拿大头。
再早一些的7月10日,人社部、财政部发布通知,明确从2025年1月1日起,为2024年底前已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并按月领取养老金的退休人员,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实际上目前已经有退休人员拿到这一笔新增加的收入。
可以说,财政发力的方法越来越多,力度也越来越大,范围也越来越精准。
我们不久前还提出过,要把财政支出的每一分钱都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思路变,则方法变,消费的提升,需要更多更大的杠杆来撬动,而财政发挥杠杆作用,撬动消费的空间还很大很大。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