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搜药)
购买避孕药不料意外“翻车”导致家庭关系破裂,男子欲以“泄露隐私”起诉药店……
01
男子买避孕药“翻车”
婚姻陷入危机欲起诉药店
如果说生活比电视剧更狗血,那广东阳江这位老哥的经历堪称“年度家庭伦理大片”。一场因15.8元避孕药引发的“支付乌龙”,不仅让药店卷入隐私纠纷,更让全网见证了什么叫现实版“消失的爱人”。
据媒体报道,近日,广东江阳的一位男子购买左炔诺孕酮片时,因系统故障导致微信扫码未成功扣款。本应是一次普通的购药经历,却因店员的一个电话彻底“翻车”。当药店店员拨打会员卡预留电话追讨药费时,接电话的竟是该男子的妻子。更“致命”的是,当男子妻子询问购买的是什么药时,该药店店员在电话中则直接告知对方是“避孕药”。随后火急火燎的妻子赶到现场,恰又撞见男子与第三者在一起,直接现场抓包,导致男子婚外情暴露。
这事儿一出,男子觉得药店泄露了他的隐私,致使婚姻陷入危机,于是报警,出言要起诉药店。不仅如此,该男子还在社交媒体上讲述了自己的倒霉经历,并配上了截图和文字说明。他说自己本来只是想买个避孕药,结果却闹出这么大的事儿。他觉得药店得为他夫妻关系的破裂负责。
对于上述问题,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向媒体给出了专业意见。付建律师表示,一方面,男子出轨是家庭破裂的根本原因,他肯定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另一方面,如果药店确实存在侵犯隐私的行为,那也是要依法处理的。在该事件中,药店作为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和处理者,客户的信息属于隐私信息,应当保密。如果男子并没有使用妻子的会员卡信息购买药品,而店员为了追讨药款,通过会员资料联系到了男子的妻子,并且还告知了购买避孕药的信息,这就属于超出必要范围处理个人信息。店员未经男子同意,向其配偶披露这个信息,则构成对个人信息以及隐私权的侵害。
不过,付建律师也指出,如果男子想要维权,难度也不小。他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药店泄露信息的行为与家庭破裂之间的因果关系。具体来说,他得有证据显示药店在非必要且无合法依据的情况下,将其购买避孕药的信息告知了妻子。同时,还得有证据证明家庭破裂是因为妻子知道了他买避孕药后才发现他出轨的。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药店工作人员打电话追讨药款本身是正当的,并没有明显的故意泄露意图,所以男子想要成功维权,难度确实挺大的。
02
药店员工售卖客户信息
引发3300万元特大诈骗案
虽然该纠纷尚未尘埃落定,但是日常生活中医药零售行业因药店会员信息引发的案件并不少见。
2022年5月,江苏启东市检察院破获一起涉3300万元特大电信诈骗案。诈骗团伙通过北京某药店工作人员,先后以14万元购买5708条购买过男性疾病药物的客户信息,三年内诈骗全国6000余名被害人。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药店员工向诈骗团伙出售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特别严重,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类似的案件在温州某药店也曾发生过。2023年,温州网安部门在工作中发现,某药房数据分析师利用职务之便,将大量含顾客姓名、电话等信息的交易数据导出并售卖。温州公安机关迅速行动,依法对该数据分析师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并启动“一案双查”机制。调查显示,该药房未建立全流程数据安全制度,未开展员工培训,亦未采取加密等技术防护措施,导致敏感数据泄露。公安机依法关对该药房罚款110万元,对直接主管罚款10万元。
2022年8月,浙江余姚市市场监管局临山所查处一起药店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案,涉事药店因擅自记录并重复使用顾客信息销售处方药,被罚5万元。据介绍,该药店为促成无身份信息顾客的处方药销售,违规留存此前消费者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等信息,并多次用于登记购药。此举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经营者需严格保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规定,且超范围使用信息。
2021年1月,河北省市场监管局通报一起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案:邯郸市磁县某药房因泄露80名会员信息,被罚1万元。经查,该药房与某企业营销策划公司合作举办“健康咨询活动”,为招徕参会人员,擅自向合作方提供会员信息表,含姓名、电话、住址等,合作方通过电话邀约,最终约50名会员到场,但活动现场未发现任何商品。磁县市场监管局认定,药房行为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未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严格保密,导致信息被非法使用。依据相关规定,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并罚款1万元。
从内部员工监守自盗到合作方滥用数据,从超范围采集信息到违法售卖会员购药记录,每一次信息泄露都像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推倒的是消费者的信任,暴露的则是药店行业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中的系统性短板。
03
守护会员信息安全
三招筑牢防护墙
随着药店会员制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享受会员优惠的同时,也面临着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从药品购买记录到个人健康信息,一旦这些隐私被不当使用或泄露,很容易引发消费者的不满甚至法律纠纷。
药店会员信息安全关乎消费者的信任与行业根基,从多起信息泄露案件来看,药店需从制度、技术、管理三方面筑牢防线。
建立全流程数据管理制度是基础。明确信息采集边界,仅收集购药必需的姓名、电话等基础信息,对慢性病史、敏感药品购买记录等敏感数据实行单独授权管理。如北京某药店向诈骗团伙售卖会员购买男性用药记录信息的案例警示,需划定信息使用范围,禁止超范围用于营销或合作活动。
技术防护措施必不可少。对会员数据库进行加密处理,设置访问权限分级,限制员工接触敏感信息的权限。定期开展系统安全检测,防范数据导出漏洞,避免出现类似温州药房数据分析师擅自导出信息售卖的情况。同时,升级支付与会员系统,减少因技术故障导致的信息误用风险。
强化人员管理与培训是关键。定期开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培训,明确泄露信息的法律后果,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信息操作进行留痕管理,对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
在广东东阳男子购买避孕药“翻车”事件中,假如店员在确认会员非男子本人时而不告知购药实情,或许就能避免一场“社死”大戏的发生。
来源:大象新闻、搜药等
作者:Lu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