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百果园(02411.HK)发布2025年中期盈利预警,预计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不超过25%,归母净亏损3.3亿-3.8亿。消息一出,引发市场广泛关注。然而如果将视角拉长,结合行业趋势与企业战略调整深度剖析,或许此次盈利预警背后隐藏着被市场忽视的投资机遇。
消费市场回暖,零售业态创Hehson潮迭起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上半年经济成绩单显示,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5.3%,总量达66万亿元。其中,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贡献率高达 52%,彰显出内需市场的强劲韧性。国家信息中心数据进一步印证消费复苏态势:二季度线下消费热度指数同比增长 25.5%,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长18.9%,线下消费场景活力持续释放。
从居民消费价格来看,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1%,结束连续4个月的下降态势;核心CPI涨幅达0.7%,创下近14个月新高,叠加“反内卷”的政策环境,预计恶性价格竞争将有所缓解,为零售行业营造更健康的发展空间。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线下零售业态正通过模式创新焕发新活力—折扣零食等新兴业态方兴未艾,永辉、步步高等传统商超掀起调改浪潮,通过优化商品结构、提升服务体验实现客流显著回升。对于以线下门店为核心阵地的百果园而言,其在性价比提升、消费者服务优化等方面的转型和探索,与当前行业趋势契合度较高,若能顺势把握这一波发展机遇,或有望获得新的增长潜力。
战略转型致短期阵痛,困境反转逻辑渐显
从盈利预警公告来看,百果园此次业绩双降,主要源于两大短期因素:门店网络调整与消费者让利。据公司2024年业绩发布会披露,自24年下半年起,百果园启动战略转型,以 “高品质高性价比战役”为核心,推出“好果报恩”活动——每月精选一款高关注度、高价值、高性价比的果品作为引流产品,旨在通过强化价格竞争力,提升顾客复购率与品牌认可度。
这一转型在短期内对业绩形成压力。为践行 “高质价比”战略,公司主动降低毛利率让利消费者,直接影响当期利润表现;同时,上半年持续推进门店网络优化,关闭低效门店700余家,以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也成为收入与利润双降的重要原因。
但转机已在悄然显现。近期券商调研报告显示,百果园渠道调整已进入尾声,单店客流与毛利率同步回升。其中,单店客流增长印证“好果报恩”等活动成功激活消费需求,品牌黏性提升;毛利率回升则显示客流品对毛利品的带动效应逐步释放,标志着公司在产品结构优化、供应链效率提升等方面的努力开始见效。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公司开始打造的第二增长曲线 ——to B业务增速可观。水果 B 端市场规模庞大,且竞争格局高度分散,CR5不足5%,存在较大整合空间。且不同于以往以商超为主要客户的市场格局,近年来随着线上线下新兴零售渠道的涌现,水果客户类别及市场渠道亦不断丰富,这一点在公司盈利预警公告中也有所提及。新渠道与新模式的出现,或将为公司开辟新的增量空间。
综合来看,此次中期盈利预警或许更多是转型期的短期阵痛。根据盈利预警公告披露,公司已在今年上半年完成门店网络优化,且同店业绩已企稳回升;下半年将通过拓展产品类型、优化产品组合、扩展门店规模等举措提升盈利水平,同时积极探索新门店类型、开辟新产品新渠道,重启扩张进程。
随着扩张节奏恢复,凭借深厚的品牌积淀、强大的渠道网络及成熟的供应链体系,预计百果园有望重回增长轨道。从PB估值指标看,目前公司估值仍处于低位,如后续业绩逐步修复,估值重塑过程中或将带来新的投资机遇。
上一篇:泽连斯基称周一将前往美国见特朗普
下一篇:回望烽火岁月 凝聚前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