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
创始人
2025-08-16 18:36:25
0

(来源:经济日报)

转自:经济日报

媒体报道,不少一线科研人员认为当前科研管理中存在“过度关注细枝末节”“进展报告频繁催更”“项目验收搞车轮战”等现象。具体表现为,结题材料没有使用不锈钢订书钉,被通知不合格,科研人员只好重新装订;一所国内顶尖大学农业专业教授正在推进的育种课题,只间隔5天就两度需要上交进展报告,甚至12月底结项的项目,10月就被要求提交考核报告;一些科研项目要经历业内专家评估、第三方公司审核、预答辩、正式答辩等多轮验收,并且要求准备的各种材料层出不穷……

仅仅因为没有使用不锈钢订书钉就退回材料,显然违背常理。科研工作的核心是在各个领域取得新成果、实现新突破,注定不可能一蹴而就,许多工作往往需要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数年甚至数十年才有可能达成。倘若因为一些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问题,浪费科研人员的工作时间,抑或干扰他们工作正常节奏,很有可能影响他们的科研创新积极性。

近些年来,让科研工作者“坐稳板凳”“潜心学术”已成为广泛共识,并在政策的保障下得以逐步落实。但我国科研单位基数大,个别单位仍固守注重短期指标的传统评价体系,习惯于过往“到点就要出活”的管理模式。另外,还有个别科研单位仅满足于“让科研材料合规”,目的是规避科研管理的工作风险,这样的管理思维下不免会出现不科学的管理要求。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摒弃科研管理中的形式主义,让科研工作者有更多精力和时间专注于本领域科学研究,才能促成更多前沿科技成果涌现。

让科技工作者潜心学术,需要我们认识并尊重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让鼓励潜心研究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滋养相关群体的成长。相对应的,科研管理部门应转变思维,以服务的态度主动帮科研人员分忧解难。譬如,可以精准评估相关材料递送的必要性,简化成果材料提交数量,提升材料提交的无纸化水平,同时以清单形式明确和指导科研人员完成这些基础性工作,为他们节约宝贵时间和精力。

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我们能够做的还有很多。多方合力,共同营造健康良好的科研环境,助力孵化出更多创新成果,并让这些创新成果转换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转载自《光明日报》(2025年08月15日 03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卢... 在近几个月的台湾政坛,国民党主席的选举正愈发成为舆论焦点。其中,台中市长卢秀燕原本被寄予厚望,然而近...
优质维生素b族十大品牌排行榜,...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不健康。熬夜追剧、通宵加班成为常态,饮食上过度依赖外卖...
佛山市近4万人应征报名大学生报...   推行网上征兵后,我市适龄青年投入军营热情提升。昨日,市征兵办有关负责人就今年征兵工作答记者问,介...
老铺黄金今年第二次涨价,门店:...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曲筱艺)8月15日,老铺黄金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预告,将于8月25日进行产品...
熊出没!“普特会”俄代表团成员... (来源:参考消息)转自:参考消息 #俄总统代表在俄美峰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