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8月11日17时50分许,南京地铁三号线列车从夫子庙站往武定门站方向驶出没多久,一名老年男性乘客突然倒地,周围乘客顿时紧张起来。此时,刚结束一天工作的邹月宁,正在不远处,她立刻快步上前。
“大家让一让,我是医务人员!”随着一句清晰的话语,邹月宁迅速挤到人群中。倒地的老人呈右侧卧位,身旁没有家属陪同。来不及多想,她立即双膝跪地,一只手探查颈动脉搏动,同时小心地将老人调整为平卧位,查看其呼吸是否通畅。
“大爷,能听到我说话吗?您感觉怎么样?”她一边轻声呼唤,一边观察老人状态。老人皮肤湿冷,额头布满汗珠,眼睛微睁,虽能发出微弱声音,但询问姓名、家庭联系方式时,言语含糊不清。
“您别紧张,我是医院的,您放松点,我们会帮您。”邹月宁一边用温和的语气安抚老人情绪,一边继续评估:老人意识逐渐恢复,能听懂简单指令并做出回应,她随即检查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又嘱咐老人与其握手测试肌力和双下肢活动情况。多年的职业经验,让她在紧急情况下依旧保持冷静,每一个动作专业而娴熟。
就在邹月宁专注施救时,列车即将到达武定门站。接到车厢内紧急情况报告的公交轨道公安局的辅警也已赶到,邹月宁简要说明老人状态,辅警立即联系雨花门站工作人员提前接应,并拨打120急救电话。17时55分左右,列车稳稳停靠雨花门站,车门打开后,在辅警和热心乘客的合力帮助下,大家小心地将老人抬下车厢。
邹月宁陪着老人在站台上坐着,并跪坐地上用身体支撑着老人,直到地铁站工作人员推来轮椅。确认老人状态平稳、地铁站工作人员已接手后,邹月宁才放心离开,18时许默默汇入了出站的人流中。
原来,邹月宁是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工作人员,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曾在急诊科担任护士长多年,见过无数紧急情况,也练就了一身“应急快、处置稳”的硬本领。
此前,她还曾在地铁、高铁等公共场所多次默默帮助突发不适的乘客,每一次都是事了拂衣去,从未留下姓名。面对同事的点赞,邹月宁笑着说,“不管穿没穿白大褂,‘救死扶伤’这四个字,早就刻在心里了。”
通讯员 杨璞 图片 朱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许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