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在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日”,无锡市红色故事巡回宣讲宜兴专场暨宜兴市“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重点项目发布活动在宜兴灵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举行。
这场以“弘扬抗战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的活动,将历史记忆与时代使命紧密相连,通过红色故事宣讲、沉浸式体验与主题项目发布,让在场的党员干部、应征青年及各界代表在铭记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
当天,宜兴市“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市级重点活动项目在活动现场发布。这批项目涵盖红色教育、国防宣传、青年实践等多个领域,旨在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让“强国复兴”的信念融入日常、落地生根。
活动伊始,“历史的笔触”——宜兴市美术馆馆藏作品展率先拉开序幕。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气势昂扬,吴冠中《老重庆》勾勒出山河破碎中的不屈,这些以画笔为史笔的作品,无声诉说着80年前中华儿女浴血奋战的岁月,让参观者在艺术与历史的交融中,触摸到民族精神的脉搏。
红色宣讲环节,江苏省红色故事宣讲大赛“金牌选手”丁一秀带来《久久艳阳天》,以细腻笔触讲述革命先辈在烽火中的坚守与守望,故事里的赤诚与坚韧让在场观众热泪盈眶;“优秀选手”许道超的《团圆》则聚焦抗战时期骨肉分离与家国大义的抉择,用小人物的命运折射大时代的悲壮,引发强烈共情。
随后,活动公布了无锡市红色故事宣讲交流展示获奖(宜兴)代表名单,蔡明彦、陈乐天等4人获此荣誉,他们将成为宜兴红色故事的新传人。
互动问答环节,10道关于抗战历史的题目引发全场参与,从“平型关大捷发生在哪一年”到“宜兴本地的抗战英雄事迹”,每一次抢答都是对历史记忆的唤醒;宜兴经开区能量宣讲团团长朱海星演唱的《宜兴回荡满江红》,以铿锵旋律再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让“精忠报国”的种子深埋人心;屺亭街道带来的音诗画《于无声处的伟大》,则通过肢体与语言的融合,致敬那些在隐蔽战线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赢得阵阵掌声。
现场,6名即将入伍的应征青年全程专注参与,他们胸前的红花与眼中的坚定相互映衬。“参加今天的活动,突然更明白‘保家卫国’四个字的重量。”应征青年于勇杰说。他来自无锡市体育运动学校,家住宜兴市芳桥街道。
“80年前,先辈们用热血换来了民族独立;今天,我们用故事传承精神,用行动续写华章。”宜兴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既是对历史的缅怀,更是对未来的宣誓——唯有铭记来时路,方能走好新征程。
通讯员 何小兵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