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仁东把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中国天文事业,为了FAST燃尽生命最后的火花。20余载,8000多个日夜,为了追逐梦想,南仁东心无旁骛,在世界天文史上镌刻下新的高度。
●1993年,包括中国在内的10个国家的天文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的倡议,渴望回溯原初宇宙,解答天文学难题。当时,怀着回报民族的赤诚和描绘宇宙的初心,活跃在国际天文界的南仁东毅然回国,力主中国独立建造射电“大望远镜”。他认为,如果能抓住这个时机,中国的天文学研究就有可能领先国际几十年。
●1995年底,南仁东等人提出利用贵州喀斯特洼地建造球反射面,即“阿雷西博型天线阵”的喀斯特工程概念。为了选到合适的台址,从1994年到2005年,南仁东每天翻山越岭,最终在391个备选洼地中选出了条件最合适的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凼。
●2007年7月,FAST作为“十一五”重大科学装置正式被国家批准立项。
●2010年,因为索网的疲劳问题,“天眼”经历了一场灾难性的风险。FAST设计为索网结构,钢索使用寿命按30年计算,要求的疲劳强度是国家规定强度的2.5倍。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南仁东带领团队历时两年多的研发,经历近百次失败,才取得成功。
●2016年9月26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落成启用。它是目前全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让中国的天文探索事业赶超其他国家20年。
“中国天眼”,全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缩写为FAST,是我国独立自主设计并建造的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其口径500米,仅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就用掉1万多吨钢材。反射面板总面积25万平方米,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用掉2000多吨铝合金。截至2025年3月,FAST已发现超过1000颗脉冲星,占同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总量的80%以上。
●2017年10月10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布了南仁东主持建造的这个科研重器——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取得的首批成果。FAST望远镜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通过国际认证。
●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将一颗国际永久编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2019年9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南仁东“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2021年2月,科学家将“中国天眼”第一次收到的脉冲星信号,发射到这颗小行星。从此,浩瀚宇宙中,永远有了南仁东的名字。
据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