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凌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铜普镇境内发生强降雨,广大党员干部闻“汛”而动,筑起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红色堤坝”。
铜普镇党委、政府第一时间成立防汛救灾“小分队”,落实“镇领导班子包村、村干部包社、党员包户”机制,建立“镇-村-社”三级责任体系,压实责任,筑牢防汛防线。组织7支110人的应急队伍,对6个行政村开展“拉网式”排查,梳理防汛隐患点39处,通过“敲门行动+应急转移”,安全转移群众42人、安置29人,对积水路段拉设警戒线,保障群众安全。在防汛一线,党员干部化身汛情“预警员”、隐患“排查员”、险情“处置员”,全力开展道路清淤、挖沟排水、转移群众等工作,绷紧预警防线,提升响应速度。在都兰河村,镇村干部及党员志愿者迅速集结,调配雨衣、雨靴、铁锹等物资300余件(套),组织挖掘机、装载机、铲车等机械9台,清理泥沙140余吨,恢复3.6公里道路畅通,抢通桥梁倒塌造成的泄流阻碍1处,装设防溺水警示牌14处,以实际行动诠释党员的使命担当。逐一核实受灾群众家庭财产损失、基础设施损坏状况及农作物受灾面积110余亩(1亩≈0.067公顷)。同时,镇机关党员干部、都兰河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员走访慰问受灾群众并募捐善款1万余元。启动“绿色通道”,简化救助流程,落实帮扶措施,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使群众深切体会到党组织的关怀关心,让党旗在防汛一线高高飘扬。 (乌组)
下一篇:这个剧场曾刻下历史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