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徐变银)8月6日,在青海省“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西宁市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平介绍,西宁市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协同发展,通过支付方式改革、药品集采和公共服务升级等举措,持续减轻广大参保人员医药费用负担,有效解决“看病贵”的难题。
西宁市全面推进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重点落地DRG(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机制,建立权重谈判和特例单议长效机制,实现医疗机构、病组、医保基金覆盖率分别达100%、88.64%、92.89%,次均住院费用同比下降14.79%,患者负担减少12.79%。创新门诊病例分组APG支付试点,门诊次均费用、个人负担和基金支出分别降0.27%、9.67%、22.96%;同步支持中(藏、蒙)医发展,将30家定点机构纳入日间病房结算,惠及1597人次,基金支出279.41万元。
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集采政策,落地实施1057种中选药品及113类医用耗材,全面取消公立医院耗材加成并巩固药品零差率,强化线上采购监测规范使用;动态调整3675项医疗服务价格,重点向护理、儿科、中医倾斜,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1.41%,优化医疗机构收支结构。
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医保服务网络,形成“15分钟便民服务圈”。推行“一窗通办”和线上服务,医银合作覆盖60个银行网点办理14项业务,374家医药机构设便民服务站承接13项经办事项,实现群众“少跑腿”;跨省异地住院、门诊直接结算率分别达96.63%和99.55%,1515家医疗机构、1083家药店接入异地结算系统,参保群众异地就医、购药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