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明日报)
转自:光明日报
8月6日,参加成都世运会的外国运动员抵达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本报记者 陈城摄 光明图片【聚焦成都世运会】
8月7日晚,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开幕式将在坐落于成都市天府新区的天府国际会议中心“天府之檐”区域举行。作为非奥运项目最高水平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世运会开幕式受到全世界体育爱好者的关注。据了解,此次世运会开幕式不再局限于体育场馆内的封闭空间,而是将运动员入场、欢迎仪式等核心环节,搬进成都的城市空间——“天府之檐”前的区域,串联起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与市民生活场景。在历时90分钟的开幕式上,两千多年前青铜矛上的篆书“成都”铭文、举办过世运会的12座城市的代表性花卉、徐徐生长的“友谊之树”、绚烂的焰火等都将成为重要元素。与此同时,蜀锦、蜀绣、二十四伎乐、东汉说唱俑、太阳神鸟等也会齐齐亮相。这场开幕式将成为四方宾客了解中华文明与巴蜀文化的又一载体。
“我们用‘天府之檐’表达中国人内心对家的理解。家中屋檐之下,来自全世界的朋友携手而来。”成都世运会开闭幕式总撰稿乔卫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这场开幕式将体现活力与时尚、运动与欢乐、科技与创新的融合。
乔卫表示:“我们希望在传统和现代之间找到一种融合,完成一次奇妙的、美妙的和有所超越的创作及创新。”
开幕式仪演总顾问章东新用“独一无二”来形容这次开幕式。在他看来,这场开幕式不仅将吹响一场国际体育赛事的号角,更是一场关于成都气质、中国文化的生动叙事。
“开幕式打破传统盛典在封闭场馆内举行的形式,选择在‘天府之檐’前的开放城市环境中呈现,真正实现‘把城市当舞台’。”章东新表示,开幕式的每一个细节,都与成都这座城市、与世运会的精神气质密不可分。
整场开幕式的节目和仪式,呈现出成都城市街头的活力、历史文化的传承和面向未来的希冀。从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观到观众席地而坐的自然松弛,从街舞登上舞台到巴蜀文化的融合表达,章东新认为,这不仅是成都对世界的一次诚挚邀约,也是对未来大型赛事开幕式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
章东新还透露,开幕式将成都的舞蹈、文化、生态元素嵌入其中,传递多元、包容、开放的城市气质。“除了节目本身的编排以外,服装、舞美、音乐都围绕蜀地文化展开,比如银杏叶形态的服饰既契合世运会召开的季节,又呼应成都的自然气质。芙蓉花造型则映射了成都‘芙蓉花城’的文化名片。”章东新说,“我们将最好看的、最丰富的巴蜀文化,用蜀绣的方式,‘绣’在了开幕式上。开幕式表演不仅是艺术呈现,更表达了一种文化自信。”
作为成都的城市IP,大熊猫和金丝猴自然也不会缺席开幕式。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和灵动敏捷的金丝猴人偶将在现场穿梭互动,与运动员“拔河”“玩耍”“共舞”,既活泼可爱,又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开幕式舞台背后,还将有一个由水幕喷泉组成的拱门,“对我们东道主来讲,它是一道‘欢迎之门’,而对所有运动员来讲,它也是一道‘凯旋之门’,尤其运动员入场时,从水幕前经过,就更能够感受到成都这座城市对他们的热烈欢迎与真挚问候。”章东新说。
(本报记者 王东)
上一篇:【新闻随笔】风扇帽走红说明了啥
下一篇:多部门紧急部署救灾减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