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治日报)
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王 春 □ 本报通讯员 潘燕军 徐曼娜 自今年起,浙江省衢州市司法行政系统整合服务资源,坚持需求导向,创新服务方式,依托“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推进公共法律服务进社区、进企业、进高校等“五进”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向往和对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 常山县司法局建强便民“掌上式”媒介,提供全天候法律服务,延伸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触角,打造集微信、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等于一体的线上服务矩阵,集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功能,形成“乡村最后一公里公共法律服务链”;创建线上微信服务群208个,为全县14个公共法律服务站配备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机,配备率达100%,截至目前,已累计提供线上服务1.2万余次。 同时,常山县司法局在全县村(社区)配置了村级法律顾问,统一制作法律服务导引图、信息公示牌、村级法律顾问联系卡,为乡村地区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 茶产业作为开化县的特色农业支柱产业,种茶、制茶、售茶是开化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开化县司法局通过“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搭建法律服务平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创新纠纷化解机制等举措,为茶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企业服务专区,全链条护航产业发展,依托律师、调解、公证等专业服务团队,为开化龙顶茶的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提供精细化服务。 近日,江山籍在外服役军官毛某特意来电表示感谢,反馈困扰他许久的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在江山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持续跟进、积极协调下得到圆满解决。 江山市司法局立足公共法律服务“五进”活动载体,持续深化军地协作法律服务工作机制,实现法律援助100%覆盖在江现役军人、100%覆盖本籍在外服役军人军属。 江山市司法局在该市人武部、退役军人事务局及驻江部队设立军地联合法律援助工作站,先后与驻江部队签订《军地法律服务协作工作协议》;整合12348热线、公共法律服务自助终端等资源,以AI法律咨询机器人、法律文书自动生成系统,为军人军属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 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三学生官某遭遇车祸,面对保险公司的理赔推诿陷入困境后,来到柯城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该中心了解情况后开启“绿色通道”,当日受理申请并指派擅长代理交通事故案件的律师承办此案,在三天内帮助官某达成调解协议,官某从申请援助到全额获赔仅耗时28天。 柯城区司法局依托各高校法律服务点,整合优化各类法律服务资源,推动各类法律服务进高校,进一步完善各高校法律服务网络;为师生提供全面、专业的法律咨询、纠纷调解及诉讼代理等服务,以保障师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同时,柯城区司法局还开通校园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组建律师法律服务团队,面向高校毕业生推出就业合同审查等专项服务,积极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及合同法律审查工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15分钟公共法律服务圈’是回应公众法律服务便捷需求、破解服务资源供需不匹配难题的探索性举措,衢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将继续以实体为基、以业务为本、以实效为核,为群众解决法律问题提供支撑与保障。”衢州市司法局局长江建新对《法治日报》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