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常驻记者 张婷婷 通讯员 陶琴 张微
7月,行走在七师胡杨河市,只见沿街路面干净整洁,车辆停放整齐划一,背街小巷焕然一新,市容管理规范有序,一幅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开。
近年来,七师胡杨河市紧扣“兵团园林城市”定位,以城市更新为牵引,以智慧城市建设为补充,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用“绣花”功夫雕琢城市品质,让这座军垦新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小微空间惠民生
“这里原来是一块草坪,现在已经是个口袋公园了,小而巧、靓而新的格局让附近居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7月31日,一三○团共青路社区党支部副书记胡丙旭指着社区新建成的口袋公园感慨道,“现在居民想散步、运动,都会来这里。”
近年来,七师胡杨河市将“进一步完善城市园林绿地服务功能,满足群众休闲游憩需求”列入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利用城市、团场的边角地、闲置地,结合老旧小区改造等民心工程项目,因地制宜、分门别类地实施建设,为部分小游园增设了休闲步道、健身器材、儿童娱乐等设施。这些独具特色的小游园,受到了附近居民的欢迎。
家住胡杨河市友好里社区的居民陈璐经常带着孩子到公园散步。“现在家门口的公园设施齐全,花草繁茂,让人心情愉悦。”陈璐笑着说,“胡杨河市的发展真是日新月异,我们在这生活越来越舒心了。”
城市发展的起点是建设,落点是民生。一座城市品质的提升往往就是从这些细微之处体现出来。
“现在居住环境好了、设施全了、车位多了,平时出门购物、散步、停车都很方便。”一三一团屯富园小区居民刘军美说。
今年以来,七师胡杨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聚焦民生需求,持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累计修补非机动车道、人行道1300平方米,增设胡杨河市8条市政道路的路灯266套,并计划新增停车位5000余个,进一步便利群众生活。
七师胡杨河市以“党建红”引领“城管蓝”,创新开展“城管进社区,服务面对面”等共建活动,通过“菜单式”服务精准对接职工群众需求。聚焦物业、环境、交通等民生热点,问需于民、精准施策,既提升城镇“颜值”,更夯实治理“根基”,让发展更具“温度”和“内涵”。
数据“跑腿”解难题
城市之美,在精管善治;城市之治,在智慧赋能。
今年以来,七师胡杨河市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如今,城市品质有了大幅提升,城市运行更加有序高效。
“呼叫一组,胡杨河市第一中学门前有违停车辆,请立即处置!”7月31日,在七师胡杨河市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执法人员正通过智慧城管平台快速调度处置违停行为。
“接到平台指令后,我们执法人员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置。”七师胡杨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一级行政执法员雷江介绍道。
通过城市运行管理指挥中心,执法人员运用固定和移动视频采集,将停车系统、“三联”管控平台、城市治理举报平台“三合一”,不仅有效解决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乱停乱放等城市管理难题,周边商户也有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现在城管巡查更及时了,商铺门前环境也更整洁了。”信敏新天地商户王生琴称赞道。
通过构建“天上看、地上巡、网上管”的立体化监管体系,七师胡杨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实现了从被动处置到主动发现、从事后执法到源头治理的转变。
智慧城管系统的运用,让七师胡杨河市管理既有“科技范”,又充满“人情味”,为市民营造了更有序的生活环境。
柔性执法暖人心
“以前做生意是随便找个路边摆摊,没有固定场所,遇上城管执法,就开始‘躲猫猫’。如今有了固定摊位,老顾客越来越多,生意比以前好了。”7月31日,在一三○团展望里步行街摆摊的流动商贩任小华说。
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城市管理的方向就在哪里。七师胡杨河市围绕城市治理过程中,群众重点关注的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影响交通及环境卫生问题,按照“便民利民,服务民生”的工作思路,通过合理设置便民摊点,有序引导流动商贩进入便民摊点规范经营,变“堵”为“疏”、变“管理”为“服务”。
七师胡杨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持续推行“柔性执法”“首违不罚”,将“亲民、利民、惠民”的“柔性”执法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要求执法人员遵循7分服务、2分管理、1分执法的“721”工作法,定期督促并帮助便民摊点的商贩及时清理场地卫生,确保市场有序、经营文明、摊撤场清。
七师胡杨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联合各团场、经开区等属地单位,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的执法力度,重点排查整治重点区域、重点道路两侧违法建设、在建自建房等,将精细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师市各个角落,以“小管理”融入“大治理”,以“小改善”服务“大民生”,持续擦亮各团场、经开区营商环境“安全底色”。
从团场连队的旧貌换新颜、数字城管平台的智慧调度,再到“柔性执法”的人性化服务……七师胡杨河市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让城市管理秩序更加规范,法治环境不断优化,城市管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上一篇:价格“大跳水”!网友:爱了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