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三
7月30日下午,在六师芳草湖农场二十九连的五家渠绿丰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养鹅场里,合作社负责人刘兴峰在给大鹅添水喂料。“目前,合作社存栏1.6万只鹅,有霍尔多巴吉、大三花鹅、豁眼三个品种,经济效益挺好。”刘兴峰告诉笔者。
刘兴峰原本在乌鲁木齐市做医药销售。去年4月,在父亲刘存平的影响下,他来到芳草湖农场,投资1000万元成立了五家渠绿丰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在200亩盐碱地上,建设了10座既保温又通风的养鹅棚圈。
56岁的刘存平一直在各地从事销售工作。2018年,他回到芳草湖农场,用手中积攒的资金,承包了97座闲置的蔬菜大棚,成立了新疆绿丰农业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在大棚果蔬种植和经营过程中,刘存平与新疆农垦科学院、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积累了丰富的有机农业科学技术。自2020年以来,公司生产的各类蔬果,均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和绿色认证。
刘存平对大棚进行升级改造,采用“日光温室冬季不加温茄果蔬菜”等先进生产技术,不断攻克土质盐碱化严重、阳光不足、病虫害防治难题,让大棚充满生机。
2020年至今,在芳草湖农场的支持下,公司又新增了20座大棚,果蔬种植面积达500亩,年产各类果蔬800余吨。
在经营中,刘存平主动参与、承担科技攻关项目。截至目前,他的公司已累计承担兵团“揭榜挂帅”项目、兵团科技攻关项目等10余项,吸纳260余名人员就业。
“在农场发展大有作为!”在父亲的召唤下,刘兴峰回到芳草湖农场。父子俩开始在农场描绘起生态种养结合的新图景。
去年6月,刘兴峰从山东、江苏等地引进10000只适合新疆旱养的鹅苗。“芳草湖农场昼夜温差大,鹅苗不适应,容易生病。养殖场灰尘大,也会引起鹅苗呼吸道感染。”刘兴峰说。为保障鹅苗健康成长,父子俩带领工人及时调控棚内温度,定期对棚圈、食槽进行消毒杀菌,有效控制流感的发生,并在养殖场种植苜蓿,进行绿化固沙。
自去年11月至今年6月,绿丰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收获鹅蛋70万枚,销往昌吉、和田等地孵化厂,同时向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等地的餐厅供应6000余只商品鹅,实现销售收入200余万元。“合作社的商品鹅品质可靠,为我们餐厅带来了更多客源!”石河子淞江烤鹅店负责人王志富评价道。
刘兴峰表示,鹅产品畅销的关键在于采用低密度散养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广阔场地增强鹅群活动量,显著提升鹅群体质并降低发病率;另一方面通过“鹅粪肥田、菜叶饲鹅”的生态循环体系,既降低了养殖成本又保障了产品品质。
“我和父亲是一对养鹅‘父子兵’。现在,这种协作经营的生态养殖模式,已收获不错的效益。”刘兴峰笑着告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