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敞闸度汛,却突然接到了“加急单”。这个汛期,位于温榆河上游沙河闸临危受命,12小时闭闸拦水,为下游拦截了90立方米/秒左右流量,大大减轻了下游北运河的行洪压力。这场实战大考,不仅检验了沙河闸除险加固工程的成果,更让人看到北京“上蓄”体系的作用——上游的水库、闸口、蓄滞洪区,正像一张张缓冲网,为暴雨中的城市拦下最初的冲击。
北京青年报记者日前来到沙河闸,在施工脚手架和挡板间,正在进行除险加固工程建设的沙河闸尚未露出其真容,却已在北京此次强降雨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蓄功能。7月29日10时,沙河闸管理中心技术负责人徐长贵接到调度单,受强降雨影响,北运河行洪压力大,尚未投入使用的沙河闸临危受命,紧急启用拦截了上游来水。从7月29日10点开始,沙河闸持续调控12个小时,在保障上游安全、不超过汛限水位的前提下,为下游拦截90立方米/秒左右的流量,12小时累计拦蓄水量约389万立方米,大大减轻了下游行洪压力。
位于温榆河源头的沙河闸是一个风向标,它不仅承担着昌平区汛期上下游水量调节的关键职责,更是流域上游的“总开关”。但在过去,这个“总开关”不太稳定,由于承载着昌平及上游洪水拦蓄重要作用,加之建设年代较长,出现了病险情况,特别是历经“23.7”,昌平区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中心负责人刘晓林最担心沙河闸“倒闸”。徐长贵告诉北青报记者,此前沙河闸共有13个孔,其中南边3个为2000年修建,北边10个为1959年修建,闸体存在混凝土碳化、开裂及钢筋锈蚀等安全隐患。
这次紧急“上线”不仅为下游行洪减轻压力,也是沙河闸除险加固工程的一次实战大考。徐长贵介绍,本次除险加固工程除了消除原先存在的安全隐患,也同步完成启闭机、闸门及附属设施的全面更新。经检测,闸体启闭系统响应速度、过流能力、结构稳定性等核心指标均已达标,目前具备调蓄上下游水量功能。文/本报记者 张月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