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自豪的事就是打鬼子
创始人
2025-08-07 02:22:08
0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95岁抗战老兵奥文义:

最自豪的事就是打鬼子

奥文义

1940年,年仅10岁的奥文义加入了抗日儿童团。1944年的春天,奥文义14岁,正式开启参军之路,成为120师的一名八路军战士,接过一支步枪,便离开家乡,走上血与火的战场。之后,奥文义跟随大部队转战晋西北敌占区,向日军发动攻击战役,扩大根据地,并切断日军多条重要交通线。

“我们是抗日儿童团,卫国保家乡,参加战斗打东洋……”肖家河街道,走进奥文义家门时,这位八路军老战士端坐在椅子上,嘴里哼唱着当年抗日儿童团传唱的歌谣。

伴随着歌谣节拍,老人的记忆仿佛回到了战火纷飞的抗战岁月。

1940年,年仅10岁的奥文义加入了抗日儿童团,矢志不渝站在救亡图存前列。14岁那年,他毅然参加八路军,投身烽火连天的战场。在随后的岁月里,他参与了多场与日寇的激烈战斗,经历了枪林弹雨的生死考验。回首那段峥嵘岁月,奥文义无比珍惜今天和平幸福的生活。

“打走鬼子是我们儿童的光荣”

今年95岁的奥文义,精神矍铄,双眼炯炯有神,虽然听力稍逊,但一提起那段烽火岁月,嗓音顿时洪亮高亢。

山西吕梁山区兴县——奥文义的家乡,正是抗日战争时期晋绥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奥文义说,自己不知道多少次在梦里回到那个黄河岸边的小村庄。

1940年,日军纠集25000多人“扫荡”晋西北,企图分割包围八路军第120师在吕梁山的抗日根据地,不料在娄烦县米峪镇被八路军歼灭一个大队。日军随后又分四路共4000余人直扑晋西北党、政、军领导机关驻地——吕梁兴县。

那年,出生于贫苦农家的奥文义年仅10岁,“日军采取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经常来村子里扫荡,老人、妇女和儿童都不放过。”奥文义回忆,“我父母去世得早,当时家里只有奶奶和大哥,敌军来了,奶奶就赶紧背着我往山沟跑,身后已经能听见枪声。”

目睹日军累累暴行的奥文义,心里萌生了参军抗日的念头。

那年,个子还没一支步枪高的奥文义,加入了村里的抗日儿童团。“那时的儿童团,其实就是十七八个小毛孩。小的不过七八岁,大些的也不过十四五岁。大家扛着比自己还高的红缨枪,很神气。”老人回忆道,“我和队员利用儿童不易引人注意的优势,每天站岗、放哨、送信,还干一些后勤工作,打走鬼子是我们儿童的光荣。”奥文义说道,“我们有‘五不’规约:不上日军当、不念日军书、不告诉日军一句实话、不替日军干事、不当亡国奴。”

彼时,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思想宣传影响下,抗日儿童团广泛团结7至14岁儿童投身抗战,成为抗日群众工作中的重要力量。

“战斗是我的一生”

1944年的春天,奥文义14岁,正式开启参军之路,成为120师的一名八路军战士,接过一支步枪,便离开家乡,走上血与火的战场。

之后,奥文义跟随大部队转战晋西北敌占区,向日军发动攻击战役,扩大根据地,并切断日军多条重要交通线。

“当时条件艰苦,经常吃不饱。休息时,我们就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和《游击队歌》,不为名不为利,只是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让穷苦人过上好日子。”

“那时候,随时都可能倒下。”奥文义的声音突然低沉下来,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身上的伤疤。

“冬天特别冷,只能靠一顶棉帽将脑袋捂得严严实实,连耳朵都不敢露在外面。”奥文义回忆,“没想到这顶旧棉帽,后来竟替我挡了颗子弹。”

原来,他们和日军作战的时候,敌人的子弹从奥文义的耳边呼啸而过。打完仗回来,战友发现他的帽子裂开了一个洞,奥文义伸手一摸,竟抠出一颗弹丸——原来是距离太远,子弹威力不足,被厚棉帽给挡住了。

老人讲述着当年的场景,平静中充满力量:“战斗是我的一生。”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解放西北纪念章、解放西南纪念章……这些斑驳的纪念章,在岁月中沉淀为无声的勋章,每一道纹路都在讲述着老人的戎马岁月。

“战友们的鲜血没有白流”

奥文义有着惊人的记忆力,这些抗战往事早已像烙印一样刻在了他的心里。其中,一个普通战士的名字,他一辈子也忘不了。

“村里人说他是李lónɡ,天上一条龙,其实是李yǒnɡ,勇敢的勇。”老人说出这个名字,手微微颤抖着。

1944年,日军在岚县马房村“扫荡”受挫后撤退,却暗中实施“佯退战术”。老百姓误以为敌寇已撤,陆续从隐蔽的山林返回家中。不料,日军突然杀了个“回马枪”,再度扑向村庄。

“乡亲们快撤!”千钧一发之际,侦察员李勇高喊着,一边组织群众向山林转移,一边紧握手榴弹,带着奥文义他们与日军周旋。在激烈的交火中,他们不仅成功掩护数十名群众安全撤离,还炸毁了日军设在村口的炮楼,李勇却在弹尽的情况下牺牲了。

“那么多人为了国家牺牲,和他们比起来,我太幸运了。”他说,那些牺牲的战友偶尔还会出现在梦里,他们还是年轻时的样子。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打了这么多年,终于把鬼子赶跑了!”奥文义回忆道,当时他和战友们眼里都噙着泪水,那是胜利的喜悦,更是对牺牲战友的深切缅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此时回望,老人感慨万千,“如今国家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战友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说罢,他拭去眼角的泪水,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谈起这些年的金戈岁月,老人语气平和却掷地有声:“我这一生,不过是一粒沙、一抔土——但千千万万个我们这样的‘尘土’聚在一起,终究埋没了敌军的铁蹄。”

采访临近尾声,窗外的阳光愈发炽烈,衬着奥文义平缓而坚定的讲述,仿佛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正与这光华交融——苦难早已淬炼成希望,而不熄的火炬,正化作照亮前路的力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宋妍妍 杨帆 文/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学习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  敬爱的党组织:  三月上旬,我认真收听收看了本次“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以下是我对于两会学习的思想...
实控人将发生变更,河化股份8月... (来源:北京商报)北京商报讯(记者 马换换 王蔓蕾)8月6日晚间,河化股份(000953)披露公告称...
最新或2023(历届)党员两会... 敬爱的党组织: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其中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提供公共讨论的民主平台,集合代表委员及公众的智...
数字化转型推动教育管理决策优化 (来源:新华日报) □ 孙莉梅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的推动下,教育管理正经历着从经验主导到...
关于最新或2023(历届)全国...   尊敬的党组织: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今天在北京拉开帷幕。俞正声主席在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