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劳动午报)
转自:劳动午报
本报讯(记者 周美玉)2024年,《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4-2035年)》出台,明确建设目标与路径。昨天,记者从北京市商务局获悉,截至2025年6月,北京地区有245家备案博物馆和56家类博物馆,数量居全国城市之首。
今年,北京举办“文物告诉你 何以中国节”系列活动,在春节、清明、端午三节期间全市博物馆共举办各类展览及文化活动307项,其中春节期间包括四个系列175项,清明期间81项,端午期间51项,涵盖专题展览、节气体验、非遗技艺、亲子互动、文化演出等多种形式,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节日氛围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三节期间累计接待观众达401.65万人次,实现门票及衍生文创收入合计8674.81万元,整体活动取得显著社会反响和良好经济效益。
同时,举办2025北京博物馆季,打造群众节日品牌。5月18日至10月上旬,组织全市博物馆、各区政府和文商旅体资源,举办首届北京博物馆季。博物馆季期间,每月设定活动主题,举办展览、科技、文创、研学、教育等主题文化活动。目前已启动文创月活动,将在全市各区举办北京博物有“吉”市,营造文创消费的热烈氛围。
此外,北京打造馆校融合品牌,制作“博物馆第一课”。2024年,市商务局联合市教委、北京师范大学组织开展馆校融合模式课题,形成了“博物馆第一课”和馆校融合课程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成果,对于指导全市博物馆更好服务学校教育教学发挥了积极作用。北京博物馆季9月教育月,将制作并上线“北京城的前世今生”“探寻文字的奥秘”两节“博物馆第一课”,供全市中小学生观看;还将推出博物馆教育课程范本,发布博物馆教育课件资源库,推动博物馆教育和研学活动规范化,推动馆校进一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