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大湾区之声
今日(6日),广东大部仍受强降水影响。根据中央气象台统计,广东局地3日至5日间,局地累积雨量已超600毫米。气象部门表示,待到7日,随着冷涡进一步远离,广东本轮强降水过程结束;8日,广东大部市县多云间晴天,午后局部有(雷)阵雨。
最近广东暴雨频发,各位街坊们出行时难免会遇到积水、城市内涝等情况。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不起眼的积水,里面可能藏着一些致命“杀手”!
血吸虫感染人体
只需10秒钟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于脊椎动物血管内的吸虫,又称裂体吸虫。能寄生于人体并致病的血吸虫主要有7种,目前我国仅流行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尾蚴血吸虫有7个发育阶段,即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童虫及成虫。其中,尾蚴是可以感染人体的阶段,虫卵孵化成毛蚴后钻入钉螺中,再由钉螺释放大量尾蚴到水中,使含有尾蚴的水体成为“疫水”。
人如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疫水”,只需短短10秒,尾蚴就会迅速从皮肤钻入人体内致人感染。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吸虫病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三个阶段,其中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身体反应强烈,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死亡。
汛期如何预防血吸虫病?首先,不要接触疫水、加强防护;其次,不要在有钉螺的洲滩活动;第三,不要饮用生水;第四要做好人畜粪便管理,避免粪便入水,可以有效阻断血吸虫病传播。
血吸虫病一旦感染无法自愈,近期降雨致多地发生洪水和内涝,若接触过疫水,出现发热、皮疹、腹泻等症状,应高度警惕,及时去医院就诊,切勿延误病情。
警惕“鼠尿病”
致死率高达50%~70%
鼠尿病,其实就是医学上常说的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这是一种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我国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
△钩端螺旋体该病的典型症状为高热、头痛、眼结膜充血、小腿痛、乏力等。严重的钩体病以黄疸、肾功能不全和出血倾向为特征。严重肺出血是重症钩体病的重要表现,虽然罕见,但致死率高达50%~70%。
专家介绍,下雨时,这些藏在动物尿液里的钩端螺旋体可能随着雨水一起流到水坑里,如果有人接触到了污水,钩端螺旋体就会趁机钻到人的身上。
如何预防钩体病?暴雨天气,非必要不出门,如果必须外出要避免接触受污染的水;进行田间劳作、水上作业等活动前,应尽量做好防护措施,如穿防水靴、戴手套等;避免在不明水质的水域中游泳;不建议在雨天赤脚走路。对于家养动物,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体检,同时保持其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接触野生动物,特别是老鼠等可能携带钩端螺旋体的动物。
综合:广东天气、国家应急广播、南方都市报等
监制/胡翼 宋雪
主编/张蓓
值班编辑/小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