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产业协同、资源相通 各地打造宜居宜业新家园
创始人
2025-08-06 22:06:04
0

蓝光

超清

高清

流畅

继续播放

当前非Wi-Fi网络,继续播放将产生流量费用

视频播放失败

建议打开央视新闻观看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为了深入探讨这一进程中涌现的新模式、新路径,由中宣部组织的第二批“活力中国调研行”不久前在江西、青海、吉林三省,实地探访了这些地区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及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经验。透过江西的绿色崛起,到青海的生态优先发展战略,再到吉林的老工业基地城乡融合发展,各地正因地制宜地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家园,探索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提出的。这几年,江西始终把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必然要求,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联动、特色化发展,绘就了一幅城乡融合、气象万千的生动画卷。

江西省委书记 尹弘:“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论述和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扎实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更加科学合理、高效包容的城镇化发展体系。”

丰城市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过去从简单的“鸡毛换糖”那种以物易物的方式回收废品赚取微薄利润,经过多年的发展,到现在早已构建起了“废料—原料—材料—产品”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2024年丰城市循环经济产业年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带动就业8000余人,新增就业岗位2500个,对于很多新市民来说,就业是他们能顺利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保障,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也加快推进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力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尹弘:“县城是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坚持以县城为主要依托,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不断提升辐射带动力,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吸引人口落户,我们内外兼修提升功能品质,发展城市产业,扩大城市就业,切实保障好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让新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丰城的蜕变正是江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个夏天,庐山瀑布美景在社交平台火爆出圈,众多游客前来庐山市秀峰村打卡,村民各展所长,发展起餐饮、民宿、果园采摘等产业,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

秀峰村正用绿色发展绘写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江西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积极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乡村建设新路子。和美乡村变得更美丽、更宜居、更富饶,村里也过上了城里一样的生活。

尹弘:“江西是农业大省,我们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扎实做好‘土特产’文章,全面打响江西农产品品牌,加快把农业建设成现代化大产业。无论城镇化发展到哪一步,乡村都不会消亡,城乡将长期共生并存。我们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努力实现城乡功能互补、共同繁荣。”

江西在探索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生动实践,西部高原青海省也在坚定落实党中央关于乡村全面振兴的决策部署。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统筹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

青海省委书记 吴晓军:“乡村既是农业生产的空间载体,也是广大农牧民的生活家园。青海各族群众的庄廓院落大多依山而建、围水而居,规模虽小,保护环境的责任却不小,每个乡村都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阵地。我们从花钱少、见效快的村庄环境卫生入手,先易后难、层层推进,乡村逐步实现由‘一片美’向‘整体美’提升。”

青海传统村落资源十分丰富,中国传统村落入选数量居西北第一,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建筑风格、文化传承和民俗风情。地处青海省的黄南州是我国十个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地之一,这片位于黄河支流隆务河旁的郭麻日村,有着国内保留最完整的古堡。当地不仅投入专项资金修缮传统建筑、保持传统风貌,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当地居民居住环境。如今的郭麻日村不仅古韵犹存,更添新颜焕发。

青海通过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等方式,不断推动传统村落“旧貌”换“新颜”。与此同时,当地立足地域文化特色,通过产业赋能、人才培育、业态融合,让村落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发展”。

吴晓军:“我们把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努力做到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持续保护修缮河湟庄廓院、藏式碉楼等传统建筑,深入挖掘河湟文化、格萨尔史诗、热贡艺术等时代价值,推动传统村落活化利用,让传统村落提升乡村振兴的文化内涵。”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青海正将“高冷”资源转化为独特优势。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大力发展牦牛藏羊、冷凉蔬菜、冷水鱼等特色产业,越来越多的高原特色农畜产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夯实农牧业基础的同时,青海也在大力推进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创新探索“光伏+生态+牧业”模式,实现塔拉滩等地区“板上发电、板下牧羊”的良性循环,让农牧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吴晓军:“乡村振兴是事关全局的根本大计、发展之基、民心所向!我们将持续立足高原资源能源优势,找准地方发展特色,走好乡村振兴加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文化传承融合发展路子,加快建设具有青海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各族群众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金山银山。”

城乡要融合发展,不仅要产业协同,也要资源相通,协调发展。今年2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强调:“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注重同东北地区其他省份的协同联动,形成融合发展的格局。”从一座城的健康成长,到一个都市圈的协调发展,再到一个省乃至一个地区的全面振兴,吉林正朝着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方向加速迈进。

吉林省委书记 黄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统筹谋划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

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眼下,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为周边文旅繁荣提供了强劲动力。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距离长春市中心不到70公里,近年来,村里依托城市辐射带动,制定旅游规划、打造徒步线路和田园综合体、主题游乐园等项目,沉睡的资源被唤醒,乡村振兴的路径也愈发清晰。

今年,吉林省在谋划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发展时,通过产业分工互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文旅资源圈层整合及生态空间优化,形成“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协同生态。带动圈内城市与周边乡村的融合发展和全省各地高质量发展。

吉林省拥有1400多公里边境线、216个边境村。近年来,吉林省深入推进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建设,延边州龙井市等边境地区,开始在文旅产业上发力。“最美边境公路”,带动乡村振兴,实现“一通百通”。

黄强:“目前,总书记点题的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规划、边境村发展规划已完成初稿,城乡融合发展迎来新契机。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科学布局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一手抓高铁、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硬件’互联,一手抓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软件’互通,努力走出具有吉林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从江西的绿色转型,到青海的生态坚守,再到吉林的产城融合,我们看到,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正呈现出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无论是以产业振兴激发乡村活力,还是以文化传承留住乡愁记忆,抑或是以生态保护筑牢发展根基,三省的实践都印证着一个共识:城乡不是此消彼长,而是共生共荣。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唯有让城市更美好、乡村更繁荣,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未来,随着更多创新探索不断涌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彰显时代内涵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编辑丨皮望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警情通报:岳阳一小型货车意外失... 8月6日晚,湖南岳阳市岳阳楼区公安分局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8月6日18时48分,岳阳市洞庭南路与...
港元汇率走弱,香港金管局6月以... 每经记者|黄婉银 特约记者|李旭馗8月6日,香港金融市场“汇率保卫战”硝烟再起。因港元汇率触及7.8...
全国建成职工书屋超过15万家 ... “渝工红岩·悦读铸魂”品牌发布 出席活动的劳模代表 8月6日,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中国...
鹰眼预警:力源信息现金比率持续... Hehson财经上市公司研究院|财报鹰眼预警8月6日,力源信息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公...
最新或2023(历届)两加强两...   最新或2023(历届)**支公司综合部在公司经理室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总、省公司关于综合部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