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有色新闻)
“掘进1399米,超计划199米,完成年度计划58%!”这不仅创造了单月平均进尺260米的历史最好水平,更一举扭转了长期制约矿山发展“采掘失衡”的被动局面,为矿石产能释放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份成绩的背后,凝结着国家电投集团贵州遵义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遵义公司”)瓦厂坪矿干部职工6个多月的日夜坚守与艰苦奋斗。
长期以来,“采得快、掘得慢”的难题如同“紧箍咒”,严重制约着瓦厂坪矿的产能释放。掘进提速,已刻不容缓!然而,提速之路困难重重,喀斯特地貌下复杂多变的地质构造、井下运输系统的“肠梗阻”、施工单位更替带来的磨合阵痛……每一道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面对严峻挑战,遵义公司党委果断决策,抽调矿山精兵强将,组建“掘进攻坚专班”,扎根百米井下,打响了一场攻坚克难的硬仗。
地质先行
精准“导航”降风险
井下掘进作业,地质结构就是“作战图”。面对贵州复杂的喀斯特地貌,专班成员坚持每日深入掘进头面,在昏暗灯光下蹲守潮湿岩壁,靠手摸、尺量、笔绘进行地质素描,一蹲几小时是常态。为精准预测一个即将揭露的断层,技术骨干陈爽连续三天下井蹲守,分析比对上百组数据,熬红双眼,最终精确锁定了断层位置及影响范围,为制定最优、最经济的施工方案抢得了先机。
遵义公司瓦厂坪矿掘进专班成员现场查看地质情况
当1108运输顺槽遭遇正逆断层交错带、预估影响进尺高达60米时,专班成员立即响应,他们反复钻研图纸,多次实地勘测,精准决策按6度正坡掘进,并将支护升级为更稳固的全锚索支护,经过20多天的鏖战,成功攻克这一重大地质难关,为全年掘进目标扫除了关键障碍。
在1107掘进工作面,创新性地安装溜矿眼,替代了原设计的巷道和一台皮带运输设备。这一举措不仅大幅提升了矸石运输效率,更节省费用54.6万元,实现了效率与效益的双赢。
技术赋能
装备升级提效率
设备维护是提升进度的“利器”。瓦厂坪矿推行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建立“专人负责、效率考核、目标提升”机制。在严控检修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压缩设备“停机时间”,单次检修时长从6~8小时锐减至4小时,有效延长设备作业时间,综合完好率稳定保持在75%以上。同时,积极联合技术厂家开展攻关,将核心设备综掘机由EBZ200成功升级为EBZ260/320,新设备带来掘进效率的显著跃升,硬岩切割能力实现质的突破,日均进尺从3米~4米提升至6米~7米。
遵义公司公司瓦厂坪矿升级的掘进设备
针对“采掘争运”、运输瓶颈制约的核心难题,瓦厂坪矿立足实际、对标先进,创新提出“储矸仓缓冲+采掘错峰运料”解决方案。在掘进头设置临时储矸仓暂存废石,并利用智能调度系统与矿石运输“打时间差”,有效化解了采掘运输冲突,显著提升了掘进作业效率。
组织优化
安全护航保进度
优化劳动组织是掘进的保障,遵义公司督促掘进单位项目部引进业务能力强的项目经理和技术骨干,在矿上设立协调员,畅通公司与项目部的沟通渠道,促进问题协调解决。细化年度任务,实施精细化管理,合理调配各工序人员,重点强化关键岗位力量,将有经验的职工和机电维修工充实到班组,形成技术中坚,确保班组各环节高效协同运转。
遵义公司瓦厂坪矿掘进人员进行作业前安全交底
安全生产是提升进度的基石,瓦厂坪矿严格执行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安全员全程跟班紧盯现场,落实每日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实行隐患分级管理、挂牌督办、闭环销号,确保整改有成效。加强掘进安全教育,将“敲帮问顶、设备检查、精准定位、分层分段截割、岩石运输、支护作业、收尾检查”的“掘进七步法”作为全员遵循的安全规范,专班成员卯虎银在跟班中,敏锐发现顶板碎石掉落迹象,立即果断叫停作业并组织加固,成功化解了一次潜在的安全风险。正是这种严谨负责的态度,保障了掘进安全顺利。
这份亮眼的掘进“成绩单”,不仅是遵义公司党委科学谋划、严抓细管的生动写照,更是矿山干部职工艰苦奋斗的成果。他们在千尺井下凝聚智慧与挥洒汗水,不仅超额完成了阶段性目标,更积累了破解复杂地质条件下高效掘进的宝贵经验,为全年矿石产量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遵义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Hehson合作大平台期货开户 安全快捷有保障